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柑橘绵蚧

柑橘绵蚧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别名】柑橘绿绵蚧,橘绿绵蚧。黄绿絮蚧,龟形绵蚧【目科】同翅目,蚧科。【学名】Chloropulvinariaaurantii【分布】福建、江西、江苏、广西、四川、上海、深圳、山西、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区。【危害对象】桂花、海桐、�...

【别名】柑橘绿绵蚧,橘绿绵蚧。黄绿絮蚧,龟形绵蚧

【目科】同翅目,蚧科。

【学名】Chloropulvinaria aurantii

【分布】福建、江西、江苏、广西、四川、上海、深圳、山西、浙江、贵州、湖北等地区。

【危害对象】桂花、海桐、夹竹桃、文竹、月桂、山茶、柑橘、卫矛等花木。

【危害征状】 以若虫和成虫在叶片背面吮吸汁液,嫩枝上也有少数危害,常造成树势衰退.叶片发黄,并能诱发煤污病,使全株枝叶发黑.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对观赏价值影响更大。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扁平,椭圆形,长3~4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后变为褐黄色。虫体边缘色较暗,并具绿色和褐色环斑;背面中央有一褐色或深褐色纵带。产卵前.体末开始分泌白色蜡质卵囊,卵囊长为宽的l~2倍。此时,体周缘及背面也常附有稀疏的白色蜡质绵状物。雄成虫,淡黄褐色,体长1.2毫米。翅l对,无色透明。触角念珠状。腹部末端有4根管状突起及两根白色尾毛。

(2)卵:椭圆形,淡黄色,长0.5毫米。

(3)若虫:椭圆形,体扁平,淡黄绿色,眼黑色。体半透明,可见暗色内脏。体两侧各有一条黄向色带。成熟前,体呈暗褐色,眼呈浓褐色。

(4)蛹:淡黄色.长1.2毫米。老熟雄若虫即在原若虫的龟甲状的皮壳内化蛹。

【发生规律】 南京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群集在叶片上或枝条上越冬。翌春4月雄若虫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雄成虫交尾后1~2天即死亡;5月中旬雌成虫大量产卵;每头雌成虫可产卵300粒左有;卵经1 0天左右孵化;若虫孵化盛期在6月上旬;第二代若虫盛孵期在9月上旬;若虫从卵囊末端爬出,经1天左右的爬行活动后,固定取食危害。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早春被害花木发芽前,喷施松脂合剂8-10倍液,可杀死越冬若虫。6月上旬、9月上旬若虫大量孵化末期.喷施25%喹硫磷500~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

(2)生物防治:红点唇瓢虫可以有效防治此蚧的危害。(记者 苗木种植技术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柑橘绵蚧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