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柑橘根结线虫病

柑橘根结线虫病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症状 此病为害柑橘根部,该病的显著症状为病原线虫寄生在根皮与中柱之间,使根组织细胞过度增长,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瘤大多数发生在须根上,感染严重时,可出现次生根瘤,并发生大量小根,盘结成团,形成须根团...

症状 此病为害柑橘根部,该病的显著症状为病原线虫寄生在根皮与中柱之间,使根组织细胞过度增长,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瘤大多数发生在须根上,感染严重时,可出现次生根瘤,并发生大量小根,盘结成团,形成须根团。由于根系受到破坏、使水分和养分难于输送,再加上老熟根瘤腐烂,导致病根坏死。在发病轻微的情况下,病株的地上部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根系继续受害,树冠逐渐出现枝短梢弱、叶变小、树势衰退等症状。受害更严重时,叶色发黄,无光泽,卷曲,呈现缺水状。病树开花多,结果少,果实小,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枝枯,以致全株死亡。

病原 柑橘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病原是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anaria)。

发病特点 该病病菌主要以卵和雌线虫寄生在病残体上,随其遗落土壤中存活越冬,是靠水、肥料、农作物和人畜等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病苗木的调运。卵在卵囊内发育,孵出的1龄幼虫仍卷曲在卵内,蜕皮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幼虫,落入土中侵入幼根,称为2龄寄生性幼虫,此时在皮层和中柱间危害,刺激根组织过度生长,使根瘤呈现出大小不等的状态。幼虫在根瘤内,经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交尾产卵,卵聚集在梨形雌虫后端的胶质卵囊中,卵囊一端露于根瘤之外。在广东5-6月一世代历期约47-49天,一年可发生多代,4-6和9-lO月为当地根结线虫病两个发病高峰期,发病高峰期出现在植株发根高峰之后。砂壤土发病重;土温在25-3l℃时最适于线虫的侵染;有机质含量较高、酸碱度为pH值6-8的土壤线虫密度较大和危害较重;土壤水分饱和,或土壤易受涝或受旱则不利线虫活动;目前常见的栽培品种均可感病。管理粗放的果园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 注意加强果园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苗木,防止病菌传入果园。

(2)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科学修剪,增强树势,提高

树体抗病力。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果园,将病残体集中消毁,减少病原。

(3) 培育抗病砧木,进行土壤消毒,适时深翻土壤。

(4) 病苗处理 用48℃热水浸根15分钟或用40%克线磷乳油100倍液沾

根。对于病树要抓好栽培管理、挖除病根和穴施药剂。每年2月,首先把病树树冠下的表土扒开15厘米深,挖除病根和须根团,然后将杀线剂均匀地撒在土表面,施药时每株用10%益舒宝颗粒剂15-20克撒施,然后覆土灌水。

(5) 尽量避免间作短期作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柑橘根结线虫病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