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香蕉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香蕉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年均温21℃以上地区�...

    香蕉是多年生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其地下茎为粗大的球茎,根、茎、叶、花、果及吸芽(繁殖用)均由此长出,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年均温21℃以上地区是香蕉的主要分布区,少数分布在20℃及其以下的地域。香蕉喜高温多湿,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各器官的临界温度为:叶片10~12℃,果实13℃,根13~15℃。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故需水量也大。同时,要求充足的阳光。随着香蕉业的发展,其病害也不断的增加,目前病毒病已成为香蕉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推广试管苗以来,由于试管苗对病毒病极敏感,发生率很高,发病严重的病株可达70%以上,严重影响香蕉产量及商品价值。根据实际调查,目前昌江县香蕉病毒病害主要有4种。笔者现将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发生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主要病毒病害种类

    1.1 花叶心腐病 俗称褪绿病,花叶病,心腐病,其病原物是一种学名为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的病毒。

    症状表现:染病叶片出现断断续续的浅绿色或黄色斑点;有的出现长短不同的褪绿黄色条纹;有的产生黄绿色梭形圈斑。条纹从叶缘开始向主脉扩展,宽1.2~1.5mm,在嫩叶上条纹短小,灰黄色或黄绿色;随叶片老熟逐渐变成黄褐色或紫黑色,最后病斑坏死,叶脉突出和异常变厚,病叶叶缘有时轻微卷曲,顶叶有时扭曲,变窄和束生,类似束顶病。有些重病株的嫩叶表现严重黄化或斑驳症状,心叶和假茎内部出现水渍状坏死,变褐腐烂。果实感病,出现褪绿条纹,斑驳和扭歪,果穗也能扭弯。

    1.2 束顶病 俗称蕉公、虾蕉、葱蕉,该病是严重的香蕉世界性的病毒病。

    1.2.1 症状表现。显著症状是新长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狭窄,硬直和成束丛生于假茎顶端,形成束顶的树冠和矮缩的株型,病老叶颜色较健株黄,而新叶的颜色较健株深绿。叶边缘褪绿变黄质硬而脆,容易折断,病叶脉上出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浓深色条纹,叶柄和假茎上经常产生浓绿色条纹,俗称“青筋”,这是区别其他原因造成丛叶的主要特征。病株一般生长缓慢,矮化,不抽蕾结果。如果是抽蕾时才发病的植株,抽出的蕉蕾其果实畸形细小,果无甜味,无经济价值。

    1.2.2 发病规律。香蕉束顶病病原物是一种病毒,学名为香蕉束顶病毒,是黄矮病毒组群中的一个成员。该病毒主要靠香蕉交脉蚜虫传播。香蕉束顶病在香蕉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3~5月份为盛发期。危害程度取决于蕉园中的病株数量及蕉蚜的密度和发生情况,正常上年冬季冷害严重时及次年3~5月发病较严重。此外,一般香蕉发病较多,大蕉、粉蕉、龙牙蕉发病较少。

    1.3 条纹(斑)病 由感染香蕉条纹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症状表现:感病叶片沿叶脉出现黄色狭窄的褪绿条纹,随叶片老化病组织颜色变暗,最后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坏死条纹,有些病株出现顶端回枯,假茎基部肿大或茎内组织坏死。

    1.4 苞片嵌纹病 该病病原物是香蕉苞片嵌纹病毒,属于马铃薯丫病毒组群中的一个成员。

    症状表现:植株染病,沿着叶柄出现连续的浅绿色或浅褐色的纺锤状条纹,或长形的连续或不连续的条纹;随后在苞片上出现暗色较宽的条纹,也有在果束上出现浅白色或黄色条纹,偶有叶片上沿主脉出现特别断断续续的小点,剥去死叶鞘时在假茎上看到暗色条纹。

    2 病毒病的侵染循环传播途径

    在香蕉新种植区域,病毒病的初次侵染来源于用已经感病植株作为繁殖材料,或昆虫带毒侵染;在老植区,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病芽。无论是在新植区还是老植区,只要有感病带毒的寄主植物存在,可借助棉蚜、桃蚜、玉米蚜时、香蕉交脉蚜等媒介昆虫传播蔓延。

    3 病毒病的发生条件

    香蕉病毒病的发生及程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类型等密切相关。

    3.1 气侯 一般在雨量少,温暖天气,有翅蚜数量多的区域,病毒病的发病率高。

    3.2 植龄 幼嫩吸芽和新种的试管苗较成株的易感病,新植区较老植区发病率低。

    3.3 品种 香芽蕉比大密哈香蕉易感病,矮秆香蕉比高秆香蕉发病率少。

    3.4 管理条件 荫蔽,杂草丛生,钾肥不足,氮肥过多的发病较重。

    4 香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进种苗,从非病区引进的种苗,也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引进不携带病毒的种苗。选用无病母株作繁殖材料,杜绝繁殖材料带毒传播。

    (2)选择通风的园地,采用合理的种植方法和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耐病能力。

    (3)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将病株砍碎远离深埋,挖除病株的植穴散施石灰消毒,切断传播源。

    (4)清除园内及附近的杂草,避免在园内及附近种植葫芦科、茄科作物,以减少毒源。

    (5)选种抗病蕉类品种。对多年种植的蕉园,由于病源多,传染机会大,挖除病株后补种的健苗还可能大量发生,因此,应选种抗病大蕉类或粉蕉类的品种。发病高的蕉地最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轮作,可大量降低次年的束顶病发病率。

    (6)喷药杀灭蚜虫,特别是在蚜虫盛发期,及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以降低因蚜虫传播而感染病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