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獭兔繁殖率的12项措施
2008年08月19日 08:16 来源:河北农民日报
- 关键字: 有效提高獭兔繁殖率的12项措施
七、夏控温冬增光。实践证明,母兔在妊娠期的环境温度不同,产仔数不一样。在高温(30℃以上)条件下,母兔的产仔数明显减少。而处于25℃以下的环境中,有较高的产仔数。这是因为在高温下,胚胎的死亡数增加。獭兔对光照不苛求,但光照不足会明显影响繁殖性能。据试验,在20~24℃和全暗的环境条件下,每平方米补充1瓦光照2小时,母兔虽有一定的生育能力,但受胎率很低,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只有30%左右。如果光照增加至每平方米15瓦,光照时间延长至12小时,则一次配种的受胎率为50%左右。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如果照射16小时,母兔受胎率达65%~70%,仔兔成活率也可明显提高。因此,在冬季和秋后,应采取自然光照和人工补光相结合,使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4~16小时。
八、进行短期优饲。动物生产中有一种“短期优饲”的理论,即在母畜配种前2周,提高饲料中能量含量(即增加含能量比较多的饲料比例,如玉米、麦麸等,使能量提高20%~30%)可增加排卵数。但配种后应立即将能量降下来。否则,将增加胚胎的死亡数。
九、提高精液品质。配种受胎率受到母兔和公兔双方情况的影响。生产中,因为公兔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孕似乎更加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对于种公兔,除了体况、营养、维生素和疾病以外,公兔睾丸对于高温特别敏感。夏季持续的高温,将使公兔睾丸生精上皮变性,暂时失去产生精子的能力,而其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为40~60天)。因此,高温季节特别强调给种公兔提供适宜的低温环境,这是提高獭兔受胎率及产仔数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兔场,在炎热的夏季可将种公兔集中于空调室内度夏,这样做,经济上是合算的。对受到热应激公兔及时使用抗热应激制剂,对于预防应激和加速公兔睾丸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十、实施科学配种。①在母兔的发情中期配种,受胎率最高,并要避免近交。②采取复配和双重配。母兔在发情期,用1只公兔交配2次或2次以上(一般间隔4小时),称为复配;如果用2只公兔与同1只发情母兔交配(一般间隔15分钟以上,在4小时以内),称为双重配。两种方法均可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和产仔数。③激素配合配种。据试验,在獭兔本交的同时,再给母兔肌内注射促排卵素3号,不仅可以提高受胎率,还可以增加产仔数。④减少夏季繁殖。在没有降温条件的兔场,夏季高温期间应停止配种。这样做,似乎母兔的繁殖胎数减少了,但是,可保证种兔体质,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⑤适当血配。母兔具有产后发情的特点,对于产仔数较少的青壮年母兔,如果体况较好,可在产仔后24小时以内(试验表明,在产后6~12小时配种效果最好)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均较高。但是,对于膘情较差的母兔,即便配种后受胎,也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母兔体质衰退,两胎仔兔和母兔以后的繁殖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