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赶黄草1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川审药2010 001
- 品种来源:在古蔺赶黄草地方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基源鉴定为虎耳草科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特征特性
生育期150天左右。植株高125 厘米左右,较抗倒伏;茎秆粗壮,茎淡红色,分枝多,平均15.4个,分枝节位低;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细长、披针形,长约15厘米,宽2.6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叶脉不明显,叶色浓绿,叶片数较多,平均83.4片;花期8月25日前后,果期9月20日前后,开花集中;蒴果红紫色,种子多数,种子长卵形、极小,直径约200-240u米,千粒重10-11米克。地上部全草入药,药材总灰分7.3%、酸不溶性灰分0.68%,浸出物20.5%,槲皮素0.26%,优于古蔺赶黄草对照种。
①育苗: 2月底至3月上旬育苗,选水田1.5米开厢,厢面平,薄层水;种子清水浸泡(12小时)后凉干水气,与草木灰拌合撒于厢面;播种后盖透明膜。②苗床管理:播种后10-15天出苗,苗高1-2 厘米揭膜,揭膜后除草,施清粪水一次提苗。③移栽:当苗高达到20厘米时,选健壮苗移栽,密度3万株/亩。④施肥:底肥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亩施纯氮肥(N)18公斤;磷肥(P2O5)6公斤;钾肥(K2O)。⑤田间管理:进行2-3次除草,中后期防治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⑥收获:于初花期选择晴天收割,宿根地留茬高10厘米。收割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两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药材576.81公斤,比对照增产20.5%,增产极显著;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药材580.1公斤,比对照增产23.1%,增产极显著。
适应区域
四川赶黄草适宜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