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规模养猪技术

规模养猪技术

2005年03月15日 08:32 来源:农博网

  一、生产特点

  规模养猪是指生产单位或专业户综合运用场舍、农业、经营管理、畜牧兽医等科学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经济养猪效果,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猪肉。规模养猪经营规模扩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提高,猪群生长肥育迅速,出栏周转加快,增重耗料下降,栏舍利用率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规模养猪应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二、经营规模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养猪相继发展,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肉猪1万、2万,商品猪场迅速发展。假定一个年产肥猪1万头的养猪场,按每头出栏重100千克,屠宰率75%计算,则年产猪肉可达75万千克左右,平均每月可出栏肥猪800头以上。经营规模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与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饲料资源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对经营规模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饲料加工

  规模养猪单位必须根据生产规模与远景任务,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假设一个年产肥猪1万头的养猪场,出栏头重100千克,每增重1千克需精料3千克,则每头肥猪共需精料300千克,总计300万千克。全场要饲养种母猪500头,每头年产2胎,成活仔猪20头,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公母比例按1:100计算,需养公猪5头,每头种猪每年约需消耗精料0.1万千克,全年共需51万千克。所以,全场共需精料350万千克左右。
  
  四、科学管理

  规模养猪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是合理组织生产、提高工效、多出产品、降低成本的中心纽带。科学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年度生产计划,安排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制定工作定额与岗位责任制。要求做到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每个生产环节,必须衔接协调。定期公布各组生产进度、完成任务、产值与成本等情况,以便人人心中有数。
  
  五、防疫制度

  规模养猪是猪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必须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制度。主要包括:彻底消毒制度(净化环境,防止病原入侵);定期防疫制度(疫苗种类、防疫时间);定期驱虫制度(驱虫药物、时间);紧急防疫制度(隔离封锁、病原确诊、采取措施)等。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严格检疫、严格消毒、定期免疫。

文章来源: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养猪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