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
2002年02月01日 10:11 来源: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 关键字: 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的猪则少见。断乳前后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架子猪一般表现为慢性肠炎和副伤寒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环境潮湿,肮脏拥挤,饲料品质不好,营养缺乏等均可诱发此病。 急性的来势较猛,体温突然升高到41℃—42℃,呈稽留热。病初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先便秘,随后下痢,粪便恶臭,严重时肛门失禁,沾污整个后躯和尾部,有时粪中带血,常呈现腹部疼痛状,弓背尖叫。2—3天后,耳、腹部、四肢皮肤呈深红色(皮肤里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后期由于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里血栓形成紫色斑。病后期,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偶尔有咳嗽、痉挛等,通常4—10天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由于本病的发生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因此在预防本病时应重视综合兽医卫生措施的贯彻执行。在仔猪哺乳期和断乳前后,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适时补料以增强仔猪的消化机能,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是提高仔猪抵抗力的关键。此外,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断乳后的仔猪群养密度不宜过大,引入仔猪时要注意因长途运输缺水、拥挤、过热等应激因素对仔猪所造成的影响,引入后应隔离检疫,观察一定的时间后,及时接种仔猪副伤寒菌苗1次(必要时,在第一次接种后隔10天再免疫1次)。或在猪只多发年龄阶段在饲料中添加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在生产上,使用药物治疗,如能中西医结合,则效果更佳。 1、新霉素5—10克,一次灌服,每日2次,连服数天。 2、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盐酸山莨菪碱(654—1)每千克体重1—2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3次,上药联合使用5天后,剂量可酌减,连用7—10天为1疗程。 3、氟哌酸每10千克体重1—2毫升,盐酸山莨菪碱(654—2)每千克体重1—2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5天为1疗程。 4、注射配合口服,即用氯霉素针剂每天只注射1次,内服呋喃唑酮0·2克,加矽炭银1克,健胃散2包,早上服药,晚上注射,连用3—5天。 5、临床上还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复方磺胺嘧嘧钠等抗菌药物治疗。最好先行药敏试验,再选择用药,疗效方可满意。 6、白头翁20克、黄柏15克、黄苓15克、苦参15克、金银花15克、煎汤,候温灌服。 7、黄莲须30—60克、黄苓20在、黄柏20克、桅子23克、麻黄10克、淡豆豉20克、姜黄20克、石膏30—60克、牛蒡子15克、木通20克、大黄23克、甘草6克,煎汤,候温每日分2次服完。 8、芒硝50—100克、白糖(红糖)适量,加水溶解,一次灌服,1日1次,连服2—3次。若配合抗生素治疗,则疗效更佳。 9、黄莲10克、黄柏30克、秦皮20克、白头翁30克、石膏60克、大黄10克、紫草10克、白茅根(鲜)100克、水煎浓缩,直肠灌注,1日2次,一般2—3剂可愈。 10、黄苓、荆芥、桂枝各20克、杏仁、麻黄各15克、桔梗、防风各25克、川芎、大枣各12克、生姜、甘草各10克,水煎,候温灌服;或研细末,开水冲调灌服。每日一剂,连用3—5天,不可间断,少数病例连续用7—10天,方可愈。 11、以清热解毒、扶正健脾为治则,药用自拟复方银黄蒸米汤:金银花、黄苓、山楂各50克、茄米仁250克、柴胡10克、茯苓、大青叶、生姜各30克、白芍、陈皮、甘草各20克,水煎三次,合并药汁,文火浓缩呈1000毫升,备用。按每公斤体重每次内服2毫升服用,日服3次,连续2—5天即可。 12、在卡耳穴(位于猪耳中下部避开血管处)用宽针平刺下,然后用针挑起皮肤使成一皮下囊,一次只卡一耳;如有必要,1周后再卡另一耳,并用手按一按切口;卡耳后接着肌注氯霉素10—30毫升/公斤,或静注土霉素5—10毫克/公斤,每天2次,连注3—4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