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如何养
2002年01月17日 10:23 来源:福建省宁化县畜牧兽医站
- 关键字: 哺乳母猪如何养
多年来,笔者进行母猪生产情况的调查,发现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与仔猪生产性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认为想方设法保证和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减少体重丢失,保持良好的体况,生产较多的乳汁,促进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缩短母猪断奶后休情期和为下个繁殖周期生产更好的仔猪创造良好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1、提高饲粮浓度。哺乳母猪采食量受饲粮浓度的影响。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并非一味追求增加喂料数量,而是在哺乳母猪的饲粮中增加能量供应,提高饲粮中的营养物质。这样即使采食量略有下降,但能量的摄入却有增加,是解决采食量不足而不能满足其维持和生产全部需要的重要措施。哺乳母猪饲粮营养水平,每千克应含消化能13—14兆焦、粗蛋白18%、粗脂肪6%、钙0·8%、磷0·7%、赖氨酸0·8%。 2、添加脂肪。通过给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或植物油类来提高哺乳母猪能量摄入,尤其对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哺乳母猪,可明显减少热应激所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幅度,还可缩短其断奶后的休情期。在发达国家已较普遍采用,有的国家已添加到占日粮的8%—20%,效果良好。 3、提高饲粮适口性。炒大豆从香味,脂肪角度来说,都优于豆饼。农户采用炒大豆饲喂哺乳母猪的方法值得提倡。大规模母猪场,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香味素,对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报酬和降低饲料成本都有明显作用。此外,发酵饲料比普通饲料,湿拌料比干粉料,既可改善适口性,又能提高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 4、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猪的采食量。哺乳母猪的环境温度以16—25℃为宜。但近几年的夏季,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时间较长,哺乳母猪受热应激刺激,采食量明显减少,泌乳量下降,加剧营养供应不足,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较多失重,断奶后的休情期也随着延长。因此,应为其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以提高采食量。 5、产前产后的饲养要点。要坚持“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走出妊娠期高能量,自由采食,越肥越好的误区。否则,既易发生难产,哺乳期的采食量也很难提高上去。妊娠后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以每千克含消化能11—12兆焦,粗蛋白13—14%、钙0·7%、磷0·5%、赖氨酸0·8%为宜,适当控制采食量。母猪产仔当天较为疲劳,处于休眠状态,大都没有食欲,只喂些麦麸、低盐温水即可。饥饿1天,对提高采食量有益无害。分娩后3天内应控制采食量,每头每天喂料2千克左右为宜,以后每天增加1千克左右,7天后自由采食,敝开供应,少给勤添,日喂3—4次,有条件的可增喂1顿夜食。 6、及时做好产后常见病的防治。凡产后患的疾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采食量。最主要的疾病有产后不食、吃“顶食”,伤食、消化不良、便秘、难产、流产、胎产不下、产后瘫痪、乳房炎等。要及时防治,恢复食欲。 7、因猪“定量”。在确保饲料品质的前提下,根据哺乳母猪的体重,胎次、带仔多少等具体情况,因猪投料。一般体重100—150千克,初产带仔8—10头的母猪,因躯体继续发育和分泌乳汁都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每天每头采食风干配合料不应低于5千克;体重150—200千克,二产母猪,每头每天供应给风干配合料5·5—6千克;体重200千克左右,三产以上的母猪,随着体重,窝产仔数的增加和泌乳量的提高,母猪常常有饥饿感,采食量达到繁殖周期最高峰,每头每天采食风干配合料6—6·5千克。个别体重在300千克以上,带仔15头左右的哺乳母猪的采食量还要更多些。上述各类母猪每天每头还应喂给青绿多汁饲料2·5千克左右,断奶前3天停喂青饲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