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蔬菜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41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保健蔬菜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
黄秋葵,又名羊角豆,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食和部分主要为嫩荚,其嫩叶、芽、花也可供食用,嫩果肉质柔嫩,含有一种粘性物质,能帮助消化,保护肠胃和肝脏,并有增加人体耐力和强肾补虚的作用。黄秋葵原产非洲,在日本和欧美各国是热门蔬菜,我国各地有少量栽培,其中以台湾省栽培较多。黄秋葵在我国近年发展较快,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已被公认为名优特蔬菜品种之一,是新兴的保健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一、特征特性 黄秋葵根系发达,茎直立、坚硬,株高1.5~2米,主茎从第5~7叶起结果,每个叶腋均结果。果实为蒴果,呈圆锥羊角形。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喜温喜光,耐热,不耐霜冻,耐旱也耐湿,但不耐涝。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12℃以下发芽缓慢,开花结果期要求昼温28~32℃、夜温18~20℃,15℃以下生长缓慢,低于10℃几乎不能生长。 二、栽培技术 1.整地作畦:黄秋葵不能连作,要选择保水保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壤土种植,播前深耕,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复合肥20公斤,筑成宽1.2~1.5米的畦。 2.播种:黄秋葵采用种子繁殖,3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播种。播种前浸种24小时,在25~30℃下催芽。一般采用育苗种植,亩用种量约600克,出苗后及时间苗,保持幼苗健壮生长,30~40天后长出3~4片叶时,即可带土移栽到大田,行株距均为40~50厘米,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株左右。 3.田间管理: (1)施肥。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肥水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间还应多次追肥,定苗或缓苗后及时追肥一次,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当苗高30厘米时植株生长迅速,进入结果期,应重施一次复合肥,以后每隔15天左右追肥一次,一般每次施尿素4~6公斤。 (2)浇水。黄秋葵植株面积大,蒸腾作用强,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开花结果期不能缺水,一般是7~10天浇水一次,干旱和营养不足时要增加浇水次数。 (3)中耕除草。幼苗定植后,株高40~50cm时,要中耕除草培土,开花结果后每次追肥都要结合进行中耕除草。 (4)摘除侧枝、老叶。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所以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消耗,开始采收后要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 4.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抗病力强,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蚜虫,地老虎可用辛硫磷和敌百虫防治,蚜虫可用康福多或铁沙掌防治。 5.采收和留种:开花后7~10天,荚果长7~10厘米时采收,单株产量1.5~2公斤,亩产可达3000~4000公斤。嫩果应及时采收,否则纤维增多,荚果硬化,品质降低,失去食用价值。留种可用中期结的果,待荚果变褐、开始裂开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后保存。黄秋葵种子易丧失生命力,应用当年留的新种子播种,否则出苗率低,苗质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