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矮牵牛灰霉病防治

矮牵牛灰霉病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症状作1、2年生栽培的矮牵牛灰霉病南方易发生,通常春秋两季发生较多,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8月也可流行。主要侵染叶片、嫩枝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生水渍状斑,致病组织很快出现褐色至黑色腐烂。茎部染病�...

症状

作1、2年生栽培的矮牵牛灰霉病南方易发生, 通常春秋两季发生较多, 个别地区的个别年份8月也可流行。主要侵染叶片、嫩枝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 初生水渍状斑, 致病组织很快出现褐色至黑色腐烂。茎部染病也生水渍状不规则形溃疡状褐斑。花器染病花上出现湿腐状灰白色水渍斑 , 湿度大时或连续降雨后叶片烂腐、花器萎蔫 , 病部长出大量灰褐色霉层, 一片狼藉。 1999 年8月中旬笔者目睹了昆明植物园百草园及世博会会场花坛中的矮牵牛发病相当严重, 无法继续观赏, 不得不换掉。

病原

Sclerotinia fuckeliana(deBary)Fuck.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 Botrytis cinerea Pem.ex Fr.称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μm)。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株上或腐烂的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不侵染种子,但菌核混入种子中间可随种子调运传播。此外越冬期转移土壤或残株时,携带菌核或菌丝体也能传播。气温18~23℃,天气潮湿或遇有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高于90%,利于该菌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释放及萌发。此菌在0~10℃低温条件下也很活跃。该菌孢子萌发后很少直接侵入生长活跃的组织,但可通过伤口侵入或者在衰老的花柄、正在枯死的叶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产生菌丝体侵入。该菌有性态产生的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体,能直接侵入。个别情况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但不多见。矮牵牛对灰霉病较敏感 , 棚室中或露地气温20 ℃ , 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易发病, 雨后转晴扩展迅速。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条件下 , 矮牵牛、万寿菊、大丽花、秋海棠、大岩桐等受害常较一串红、翠菊、五彩梅、大花蕙兰、彩叶草等严重得多。

防治方法

(1) 尽快选育抗灰霉病的品种。

   (2) 精心养护 , 注意光照和通风 , 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 以下, 雨后及时排水、放风, 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可减轻发病。

   (3) 提倡在雨季到来之前开展预防性防治, 当灰霉病发病条件出现之前及时喷洒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可改用 65% 甲霉灵( 硫菌霉威、万霉灵1号 ) 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 多霉威 (万霉灵2号)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4) 防治棚室栽培矮牵牛灰霉病可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具体方法参见长春花灰霉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矮牵牛灰霉病防治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