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桑树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研究综述

桑树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研究综述

2012年10月12日 14:3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桑树根结线虫病,又名桑根瘤线虫病。对世界各国桑园都有某些影响。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徽、广东、广西等省蚕区都有发生。除为害桑树外,还寄...

桑树根结线虫病,又名桑根瘤线虫病。对世界各国桑园都有某些影响。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徽、广东、广西等省蚕区都有发生。除为害桑树外,还寄生多种经济作物和杂草。主要的寄主有花生、烟草、黄豆、绿豆、马铃薯、番茄、瓜类、红麻、蔬菜、棉花、黄麻、碗豆、豆角、菜豆、萝卜、辣椒。

1桑树为害症状:

线虫入侵桑根系组织后,不断吸取根系营养物,并分泌出一种分泌物(唾液)刺激根部细胞使变形增大,形成瘤状物。据测定,此时桑根某种酶活性化,碳酸代谢异常,磷酸代谢大幅度增加。[3]根部的呼吸代谢异常,呼吸量大幅度增加。[3]根瘤多数呈球形,外表不规则,小如豆粒,大如鸡蛋。初形成时呈黄白色,表面光滑,较坚实,后渐变褐色,最后成黑色而腐烂。剖开根瘤,肉眼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粒状物,此为雌成虫。

病株上部则表现近似缺水等症状,树势衰弱、病株短小,生长迟缓,枝条少而仟弱,叶薄而少,叶黄,叶片萎缩,顶叶难开,产量降低,树龄缩短等。严重发病时,叶色发黄,叶缘卷褶甚至干枯脱落,枝条终致逐渐枝萎而整株死亡。据测定,线虫入侵不仅减弱桑树生长、产叶量,叶子内蛋白质含量也降低。一般桑苗栽植感病后2~3年显著减产,4~5年大多枯死,严重时栽桑2~3年后长势衰弱以致死亡。国外Govindaiah等人认为此病在热带和亚热带中较为严重,可使桑叶减产10%~20%,并影响叶质。[4]

除了由线虫直接造成危害外,还将诱发和助长真菌病、细菌病和病毒病等其他病原所引起的危害;也可成为桑花叶病等病毒病原的媒介。[3]

而用被桑根结线虫危害的桑叶饲育家蚕幼虫,显著地减弱了丝腺重,进而影响茧丝量。[5]

2病原:

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侧尾腺口亚纲,垫刀线虫目,异皮线虫科,根结线虫属。从日本各地的桑园土壤中分离出20种寄生线虫:

1、苹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ali,Itoh,0hsbimaet Ichinohe)

2、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

3、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Neal)

4、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

5、拟根结线虫(Meloidodera sp.)

6、针线虫(Paraty1enchus sp)

7、茶螺旋线虫(Helicotyblenchus erythrinae Zimmermamn)

8、皱纹螺旋线虫(H.dihystera Cobb)

9、环线虫(Criconema sp.)

10、轮线虫(Criconemoides sp.)

11、大剑线虫(Xiphinema bakeri Williams)

12、美洲大线虫(x.. americanum cobb)

13、天香百合线虫(x.. insingne Loos)

14、大型剑线虫(X.sp)

15、家山药弓剑线虫(Parabichodorus Porosus)

16、茎线虫(Ditylenchus sp.)

17、叶线虫(Aphelenchoides sp.)

18、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

19、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

20、垫刃线虫(ty1enchus sp)

其中前15种寄生于桑树,并可给桑树带来某些影响,最后5种是否寄生桑树则尚未明确。[3]而为害我国桑树的线虫有6种:

1、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

2、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Neal)

3、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

4、苹果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ali,Itoh,ohsbimaet Ichinohe)

5、瓜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 Chitwood)

6、泰吾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thamesi ChitWood)

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等南方省蚕区发生花生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较多。北方根结线虫则多分布在我国北方。

桑根结线虫具有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其中幼虫又有4个不同发育龄期,成虫雌雄异体。卵呈乳白色,长椭圆形或肾状形,长72~100微米,幅30~45微米。卵藏于卵囊内,卵囊初为白色,后为褐色。一龄幼虫在卵内发育,呈“8”形;破壳而出成为一龄幼虫;二龄幼虫呈线形,细小,头尾尖细;长346~615微米,宽12~23微米,乳白色或无色透明。常游离于土壤中,伺机侵入新根,成为侵染期幼虫。侵入后初始其口针和中食道球运动活跃,后活动减弱渐成头荚形。继而蜕成三龄幼虫。此时雌雄可区分,雄体较窄,雌体较宽。再次蜕皮即成四龄幼虫,雄虫继续变长,雌虫长宽,性别逐渐明显。再次蜕后变为早期成虫。雄成虫体长1.016~1.550毫米,体宽28~40微米。体细长,无色透明。雌成虫体长0.36~0.85毫米,体宽0.40~0.56毫米、早期呈长颈瓶状,后期鸭梨形,乳白色。一般可以按雌成虫的会阴花纹特征鉴别种的不同。

3发病规律:

3.1生活习性

桑根结线虫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约有80%的幼虫在0~40cm的土层。据1981~1982年浙江蚕研所测定,0~15cm线虫占整个35m线虫群体总量的70%,0~5cm土层的群体总量的26%,土层0~10cm占31%,20~30cm占15%,30~35cm占4%。在染病桑园的全年分布情况,从4月份始随地温的升高而变化。从5月~9月,为数量最多期,占74%,其中5月和9月是两次高峰期,5月占全年的19%,9月占15%,从10月到第2年4月份线虫群体呈直线递降。[6]

桑的根结线虫以成虫、幼虫、卵在病根残体和病土中越冬。地温11.3。C时,卵陆续孵化为―龄幼虫,12。C以上时蜕皮为二龄幼虫,先活动于土中,后侵入桑根,多从自然孔口或直接刺入,易从伤口和裂口侵入。主要为害根部皮层部分。侵入后以吻针直接刺吸并侵入中柱鞘内,中柱鞘细胞迅速膨大成巨细胞,其周围随即膨大,形成根瘤。三龄雌幼虫定居在内,雄虫则仍能进入土壤。三龄幼虫蜕皮成为成熟雌成虫,常进行孤雌生殖,也可经雄虫交尾产卵。一般可产卵300~500粒,连续产2~3个月,卵产在胶质卵囊中,卵囊一端常露出根瘤外。雄成虫常密集卵囊内或周围,交尾后即死去。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移动一年不超过o.5公尺,主要通过土壤、水流传染,具有人为耕作逐步扩大为害的传染特点。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病苗。

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一般一年发生3~5代。南方根结线虫在广东一年发少7代,因各地气候不同而有差异。但往往世代重叠,难以歼灭。

2、致病力和抗性;

S.B.Dandin等以发育到第二阶段的幼虫每株接种0,10,100,1000,10000个不等的几个处理,发现每株接种10000个幼虫可导致植物茎叶产量、含水百分率以及根、茎重显著下降.[7]另据测定,每株实生桑或嫁接苗接种第二期幼虫2500头以上,则生长发育明显受抑制,1年后30%~60%桑株枝死,以此对照,2~3年生桑株产叶量下降0%~20%。

南方根结线虫在48。C水中浸20~30分钟可全部死亡。病土中各虫态在55~60。C环境中处理20分钟,才能杀死。在0。C时,卵经11天,幼虫经7天后就丧失侵染能力,在-18~20。C经148小时以上低温处理才杀死各虫态。0。C时北方根结线虫的卵有41%可在壤土中存活90天,并且有侵染能力。幼虫可存活16天,爪哇根结线虫的卵经11天,幼虫经7天后丧失侵染能力。

土壤湿度在20%以下时线虫卵因受渗透压影响,孵化缓慢,土壤湿度90%以上时,卵孵化受阻,幼虫则因缺氧,行动缓慢。南方根结线虫水浸三个月可全死亡。但雨水充沛的温暖季节,则有利于线虫传播。[8]

3、发病因素:

发病的多少,轻重与苗木树龄、土质、前作和管理水平有关。凡苗木带病,则桑园感病多、病重。线虫对不同树龄桑树均可为害,以2~5年生桑树受害重。在丘陵地区,平原地区的砂壤土、粘壤土、肥土、脊地都有发生。最适宜的是沙土地,其次是壤质沙土,而粘土、石碴地则不适宜线虫发生。陈琳娟等人调查,病苗在粘土上栽植一年后,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大幅度下降,病苗栽在粘性土壤5个多月后,新鲜根瘤数大幅度下降,到起苗出圃前,再侵染寄生的迹象也不再发生。前作如是桑、麻和蔬菜类作物,发病较严重;前作是花生、甘蔗、水稻或新荒地,则发病较轻。若管理水平高,桑树抗性强,则不易发病,在已感染情况下,也可以使病情进展慢,植株能维持一定长势。若管理水平差,病情易恶化,地上部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产叶量,甚至全株死亡。[8][9][10]

4综合防治与利用;

仅依靠单一农业措施来进行防治或单施药剂也发挥不了其应有效果,必须贯彻“综合防治”措施来进行防治:

4.1培育无病苗木

是防治本病蔓延的主要措施,播种前检查土壤中有无根结线虫,最好选择水稻田做育苗地。新种桑园要严格选择无病苗栽植。

4.2改土增肥

改善土壤结构,努力创造根结线虫不宜生存、繁殖的环境,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树抗性。农朝志等认为隔年秋苗比当年春苗,深种比浅种的发病率低。经过加施有机肥和亩施石灰75公斤的改土措施防病效果好。[8]丁嘉荣等试验认为,发病区桑株,提拳区桑叶产量比不提拳区高。主要原因是根瘤线虫在通气良好土层生长,而通过提拳,一年生枝条发芽快,新根生长向深度发展,避开了根瘤线虫的分布层。故减轻了线虫的危害。而一次性比二次性提拳的枝条细,发芽率低,主要是水分、养分供应不上,更要加强肥水管理。[11]

4.3病苗处理

对感染桑根结线虫有3个月以上生育期的病苗,可用48~53。C温度水侵瘤根20~30分钟,可有效地杀死根内线虫。农朝志等测定,南方根结线虫一经48C°热水浸渍20~30分钟,死亡率过100%。[9]但温度不能超过55°C,处理后要立即散热,以免影响桑苗成活。

4.4桑园轮作

发病严重的桑园,应轮作甘蔗、水稻、玉米、高梁等作物,经3~4年再种桑,在轮作桑园或间作桑园时应避免种植易感病作物。

4.5药物防治

防治根结线虫病的药剂,以往国内外常用的有二溴氯丙烷(DBCP)、滴滴(D―D)混剂、呋喃丹、棉隆、石灰、氨水、克线磷、桔水(制糖废液)、茶籽饼、石灰氨等。二溴氯丙烷是最有效的杀线虫药,严重发病地亩施药2~3公斤的,防不治效果达94%以上,亩施3.5~4公斤药的,防治效果可达100%,经4个月进行第二次调查,各区防效仍达92%以上,如亩施药4公斤区的防效仍可达成100%。但因对人体有害而作为禁用药剂。滴滴(D―D)在苗前施用有一定效果,由于药源等问题使应用受到限制。而菜籽饼、石灰氨的防治效果不明显。在苗地经反复犁耙晒土后,每亩用150Kg石灰均匀撤布翻耕再行播种,防治效果可达74.3%,,而石灰来源和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在许多蚕区广泛使用。亩施氨水100~150Kg,开沟深15~18cm,沟距25~33cm,施后覆土压实,隔绝l0~15天播种,防治效果良好。用3%呋喃丹每株桑树施药3g,有一定的杀线虫效果。但残毒较重,单株施药1~3g,施药后第10~40日内采叶养蚕,蚁壮蚕都表现急性中毒症状。采第50日桑叶养蚕仍有部分中毒症状出现,甚至用施药后第150天内的叶养蚕,仍有蚕发育不良,眠起不齐等症状。[6][8]

韦梅娟等用克线磷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用药量12g/m2和18g/m2的防治效果分别是93.8%和97.4%,用药后40天采叶养蚕对蚕作无影响,施药后18天采叶养蚕的产量略有下降。以12g/m2用药的综合效益较好。[12][13]

另据谭炳安等报道制糖废液对桑根结线虫有一定防治效果。施用后能使土壤中的桑根结线虫2龄幼虫大量减少,不论在发病的桑园施用,还是在病迹地施用后植新桑,均能降低桑树发病死亡率,减少根瘤个数及有根瘤株数,提高桑树的产叶量。[14]

 

 作者: 田智得 (广西蚕业指导所 ,南宁530007 )

参考文献:

1. 郑声镛,等. 桑树病虫害防治学M.农业出版社, 1992, 251―254.

2. 黄尔田编. 实用桑树保护学 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06―114.

3. 本通田车夫(日) .线虫与桑树的生长发育J .蚕系技术, 1982.

4. Govindaia,等.对根结线虫感染桑树的评论(英)J. Indian Journal of Sericulture ,l994 ,33(2): 110―113.

5. PaulA,等.线虫侵染的桑树对家蚕生长和产丝量的影响(英)J. Indian Journal of sericulture, 1995, 34(1): 18―21.

6. 秦俊,等. 浙江省桑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初步试验J. 蚕业科学, 1985,( 1): 13―17.

7. S.B.dandin,等. 桑树根结线虫的致病力和产叶量的损失(印度)J. Indian Jounal of nematology ,1993 ,21(1): 52―57.

9农朝志,等.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J.蚕业科学, 1984(2): 77―80.

10张会香,等.桑根结线虫在安康地区发生情况简报J. 陕西蚕业, 1988,(2): 14―16.

11陈琳娟,等.粘性土壤对桑树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J. 江苏蚕业, 1993(4): 46―48.

12丁嘉荣,等.桑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的初步试验J. 蚕桑通报, 1990,(1) :52―53.

13章梅梅,等.克线磷防治桑根结线虫J. 金华蚕业 ,1987,(3): 12一l7.

14韦梅娟,等.克线磷对桑根结线虫病防效及蚕体影响的试验J. 蚕桑通报 ,l987(4): 36―37.

15谭炳安,等.制糖废液防治桑根结线虫病的研究J. 广东蚕业, 1996 ,30(3) :27―29.

 16邱国祥,等.病原线虫防治桑天牛对家蚕安全性试验J.广东蚕业,1996,30(3):27-29.

17徐洁莲,等.应用异小杆线虫防治桑天牛的研讨J.蚕业科学,1997(1):5-9.

18魏洪义等.桑皱鞘叶甲防治的研讨J.江南农大学报,1999,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