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黄水仙引种历史

黄水仙引种历史

2010年01月15日 13:46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黄水仙引种历史

  黄水仙在欧洲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应用多花水仙(N.tazetta)制作花圈。19世纪30年代以来,荷兰、比利时、英国等国对黄水仙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做了大量工作。至今,黄水仙的栽培品种达到26000个,平均每年推出160个新品种。目前,黄水仙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和应用。主产国荷兰黄水仙的年产值达到1400万美元,列切花产值的第十六位。其鳞茎出口量和产值更加可观。荷兰菲托诺瓦公司和以色列的约德法特(Yodfat)花卉球茎苗圃,在黄水仙的育种、生产和贸易方面都处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地,黄水仙已由环境布置、切花欣赏转向盆栽观赏。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都朝盆栽方向发展。

  我国栽培黄水仙始于19世纪末,主要在沿海大城市引种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植物园相继引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不少城市大量引进黄水仙鳞茎作展览和大环境布置,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果。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