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传染病发生的范围程度分析

传染病发生的范围程度分析

2010年04月12日 10:03 来源:农博网

  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由于传染病的种类和性质不同,流行强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猪数量的多少,可表现以下形式:
  
  1.散发性
  
  发病猪数量不多,并且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都是以零星散在发生称散发性。形成散发原因:
  
  (1)有些传染病要有特殊传播途径,如破伤风则需要具备厌氧及较深创伤等条件。
  
  (2)由于某种病隐性感染的多,而发病的少。
  
  (3)流行性强的传染病,当人工免疫接种密度不高时,可能会出现散发。
  
  (4)由于单个机体抵抗力因各种原因明显减弱或个体传播条件具备时引起散发,如猪肺疫。
  
  (5)地方流行性发病猪数量较多,但传播范围不大,常局限于一定地区比较小规模流行称地方流行性,如猪丹毒等。某些散发病在传播条件有利或在猪群中易感性增高时,也可引起地方流行性。地方流行性与地区污染有关,如炭疽的芽孢污染环境形成的疫源地。
  
  2.流行性
  
  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不加防制,常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县甚至几个省称流行性。如猪瘟、猪水疱病等。
  
  3.大流行性
  
  是一种大规模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几个省、全国、几个国家时称大流行性。通常都是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所引起,如口蹄疫病。
  
  4.暴发
  
  一般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猪群或一定地区,在短期内(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突然发生或死亡很多病例时称为暴发。必须指出,上述流行形式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如呈地方流行性或流行性传染病,在某一流行环节受到限制时(如定期预防注射、紧急接种或改变机体易感性等)则可呈现散发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