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论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11月14日 13:32 来源:临桂县农机局

  临桂县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典型的山区县,水稻复种面积为65万亩,是我国南方地区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县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和作业面积得到了大幅度增加,如耕作、灌溉、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率已达到35%以上,但作为水稻生产重要环节的栽插机械装备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环节,插秧机的发展速度与全国相比差距甚大。加上农艺要求和插秧机性能的关系,插秧机的推广曾几起几落,一直未能推广开来。全县机插率不到水稻种植面积的1%,水稻插秧机械化已成为制约临桂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推进该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真正解决农民“三弯腰”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重中之重。
  
  一、发展水稻生产插秧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求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到二、三产业,或“半转移”从事亦工亦农的多种经营活动。农村呈现出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偏少现象,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的短缺。因此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二)、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提出快十个年头了,实际上我们解决得较好的环节仅限于收获、耕作和植保。而作为用工量最大、劳动强度最高的栽插环节主要采用手工栽插、人工抛秧、机械化抛秧,特别是人工抛秧严重地影响了水稻插秧机的推广。由此看来,也只有打破水稻插秧机械化这个“瓶颈”,才能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
  
  (三)、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必将取代人工抛秧和传统手工栽插
  
  目前,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水稻栽培主要有两种模型,一是以美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水稻直播模型,二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水稻移栽模型。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田块小、种植地域广泛、多熟制生产、传统精耕细作、绝大部分稻区采用人工插秧的栽培特点和生产习惯,结合多年的引进、探索实践经验,我国更加适合于日本、韩国的模型。国内水稻生产机械化插秧发展速度较快的江苏、浙江、黑龙江、广东等地也证明了这一点,即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宜采用机械化移栽模型。日本、韩国也走过抛秧的道路。抛秧具有省工节本、前期生长进程快等优势;但由于抛秧的秧苗无序化分布,不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特别是后期通风透光性差,不利于提高大田水稻的群体质量,同时无序化栽培不利于机械化收获。而机械化插秧采用定行、定穴、定苗栽插,既体现了抛秧浅栽快发的优势,又解决了人工栽插高位分列的问题,且秧苗有序分布,水稻能充分吸取温光资源,有利于机械化收获,也能满足未来超级稻提出的定量、定向规范栽培的技术要求,是提高水稻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经验表明,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后能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符合我国、也符合丘陵地区水稻生产特点,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也应是丘陵地区未来水稻种植的主导技术。
  
  二、当前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育秧难度大、农民顾虑多
  
  一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且大都以妇女劳力为主,他们受传统育秧的影响和受多年机插技术的复杂性影响,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二是农民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进行育苗。比如今年我县一农户由于经验不足,床土采用果园的细土石质较多,且下种时床土透水不够,导致出苗不齐,80盘秧苗基本上无法实现机插;还有该县四塘乡李胜林在育秧过程中因掀开地膜不及时而造成秧苗高温灼烧,造成周边农民持有对机插技术的怀疑。
  
  (二)插秧机价格昂贵,成本高风险大
  
  今年我县已推广8台久保田插秧机,召开2次机插秧现场会,与会的种粮大户普遍都反映该插秧机比七、八十年代推广的机器要好,可价格太贵,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虽然政府补大头,农户投资还是较大。以洋马牌高速插秧机为例,如果政府补80%,农户还要投资近2万元,这与一般的种粮农户收入不成比例,投资风险还存在较大。从而造成农民持有观望态度。
  
  (三)技术保障力量薄弱,售后服务跟不上
  
  由于现在推广的插秧机都是一些新型高性能插秧机,其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易出故障或影响机插质量。再说刚开始在丘陵地区推广,缺修理技术力量和零配件供应。如发生较大故障,只好请厂方来人修理,既误农时,又影响插秧机的推广。
  
  三、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对策
  
  (一)加大水稻插秧机推广的宣传,消除农户的思想顾虑
  
  水稻插秧机推广的主体是种粮大户和农业服务组织,要全面推广插秧机,必须充分调动这些主体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新型插秧机的优越性,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插秧机,认识插秧机,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一是组织现场演示。召开由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有意使用机插技术的农户参与的水稻机械插秧现场演示会,让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有意使用机插技术的农户到现场亲眼目睹机插实况,使广大民众在现场了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请机插示范户来讲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本、增产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用他们的实践来证明。三是宣传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散户推广“育、耕、插、割”包干服务模型,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让农民种粮放心,经营安心。四是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和现场参观,使农户对插秧机有全面的认知了解,为今后插秧机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突破育秧技术难关
  
  找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点,实现水稻插秧机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育秧难关。实践证明,机插秧好坏的关键在于育秧。如何攻破育秧难关,摸索出一套经验,是推广机插技术的关键。为此,农机、农艺部门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讨解决机插技术难题。只有得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机插的低成本,简易育秧方式和育秧生产流程,才能形成机插秧用种、用土,用料、肥水配比、秧龄期、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的农艺技术体系。现在桂林地区推广的水稻拌桨育插秧技术就是一项比较适合丘陵地区推广的技术。此技术具有人工抛秧育秧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此项技术也将为我县今后推广水稻生产插秧机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保障。
  
  (三)加强对插秧机技术力量的培训
  
  新型插秧机技术含量较高,对购机农户和农技人员(农业、农机)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插秧机有使用季节性强,时间短的特点,为确保农户放心购插秧机,使用好插秧机。首先要加强对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排一般故障。其次,对农技人员和育秧农户进行插秧机性能和育秧技术培训,使农户掌握了基本要领,使农技人员掌握指导帮助农户育秧、机插等技术。再次,派技术人员到厂方学习培训修理技术,以解决目前修理技术力量不足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力提高机插水平
  
  由于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因此,插秧机械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今年我县农户购买插秧机补助为80%,比去年提高5%,政府补了大头,但与小规模种粮农民收入还是不成比例。目前要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插是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控,增加补贴比例,激励促进农户购机。另外还应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如育秧盘、插秧机械技术培训、工厂化育秧、机插作业面积、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为加快推广插秧机械提供政策保障。
  
  (六)着力培养机插秧运营的市场机制。
  
  依托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多种成分并存的市场化插秧主体,这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生命力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才是市场的主体,政府只能去引导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成为市场的主体,而在农村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在一定范围内是乡亲们的科学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只有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他们成立组织、协会、公司,帮助他们形成推广和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能力,并让他们赚到钱,通过他们去推广和影响农民将会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机械化插秧才能实现市场化,这项技术才有生命力。
  
  总之,随着插秧机机械性能的提高,机插节本、高产等优势的显示和机插服务组织的形成、农艺配套技术的规范、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农户对插秧机的认识,临桂县插秧机的推广应用数量将会逐年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水稻机械化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