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田风蚀四到七成
2008年08月06日 09:16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 关键字: 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田风蚀四到七成
农田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地,而由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和扬尘方面的作用研究”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农田风蚀40%~70%,能有效减少来自农田的扬尘。该项目于7月26日通过农业部组织专家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和沙尘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研究京郊农田风蚀对北京大气环境PM10排放的贡献,证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减少来自农田的PM10排放量。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土壤沙化严重、沙尘暴频发,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针对这种现象,自2002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课题组选择北京郊区、环京津风沙源区、农牧交错地区的10个观测点进行野外定点观测和移动式风蚀风洞模拟试验。该实验的结果表明,沙尘暴的主要尘源是农田,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沙漠,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据农业部保护型耕作中心主任李洪文教授介绍,课题组多年来的量化研究表明,在典型农牧交错区,小麦免耕覆盖、免耕覆盖+耙地和免耕无覆盖比传统耕作减少扬沙量73.8%、75.3%和14.2%。为有效抑制土壤风蚀,小麦留茬高度应高于25cm,地表破坏率低于35%,垄向与主风向垂直,或大于45度夹角。在北京周边农田地区,玉米免耕留茬比翻耕减少风蚀量28.8%;全量秸秆覆盖免耕与翻耕相比减少风蚀量达45.1%。北京地区耕地全部采用翻耕时风蚀产生可吸入颗粒物PM10共84.1万吨;覆盖量为400g/m2时,产生PM10共50.2万吨。在春季春播时间,对北京周边冬小麦生长地、春播翻耕播种裸地和玉米留茬免耕覆盖播种地等不同地表对比试验表明:上一年免耕播种的冬小麦地可比翻耕播种的冬小麦减少风蚀60%;玉米留茬覆盖地风蚀量比裸地减少了18.6%;冬小麦生长地比裸地风蚀量少79%至91%,比玉米留茬地风蚀量减少74%至90%。“该项目研究明确了作物留茬高度、秸秆覆盖量、土壤扰动程度等防治农田风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指标,提出了适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该类型区制订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和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鉴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路明说。
“保护性耕作在防治农田风蚀和扬尘方面的作用研究项目通过了鉴定,在未来的几年间,我们将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专用机具的研究,基本完善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机具系统。”李洪文说。
新闻链接:
PM10又称胸部颗粒物,指可吸入颗粒中能够穿过咽喉进入人体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部的那部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郊区的的风蚀检测结果表明,在扬尘中,PM10含量约占5%左右。大气中的PM10来源广泛,且颗粒物形态各异、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李洪文介绍说,与翻耕模式相比,采用低茬覆盖、全量秸秆覆盖和直立秸秆覆盖,PM10发生量平均减少62.5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