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废为宝——“八招”
2008年08月04日 14:38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 关键字: 秸秆变废为宝——“八招”
招数1 秸秆打捆机省时又省力
秸秆拾捡打捆机在田间穿梭,身后吐出一捆捆整齐的麦秸捆。这是今年午收季节笔者在宝丰县李庄乡的麦田里看到的一幕。“没想到还有这种机器,这么省时省力。今年俺乡的禁烧工作肯定好做多了。”一位乡干部告诉笔者。
投资弄来秸秆拾捡打捆机的是宝丰县李庄乡农民李雪峰。李雪峰说,收割小麦后,秸秆不好处理,为了赶农时,有些农民就一把火烧掉,造成污染。他一直想寻找一个解决办法。当听到有这种秸秆拾捡打捆机后,他就投资80万元专门从上海购买了9台,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
据李雪峰介绍,一台机器一天可拾捡30亩秸秆,5天来已打捆成型1000吨秸秆。虽然是免费服务,但李雪峰并不亏本,因为他拾捡的秸秆捆扎成型,便于运输,成了内蒙古大草原牧场的俏货,每吨秸秆能卖到260元呢。
招数2 六吨秸秆可产一吨乙醇
秸秆也能生产汽车 “喝”的乙醇吗?能!近日上午,笔者在河南天冠集团乙醇汽油生产车间看到,成堆的秸秆被粉碎机“吃”进去之后,几经周折,流出来的是醇香的乙醇。该公司工程师康东亮告诉笔者,刚刚建立的年产300吨的纤维乙醇生产线,吃掉6吨秸秆,不仅可“吐”出1吨乙醇,还能生产出1吨的木素。
据悉,河南天冠集团是国家确定的生产车用乙醇企业,但过去生产乙醇,“消化”的都是粮食。能否将秸秆变成乙醇?河南天冠经过技术攻关,在纤维乙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康东亮说,“消化”6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的成本是1.1万元。据市场价,1吨乙醇和1吨木素可卖1.3万元。扣除成本,还可赚2000元。
此技术的试生产意味着有望打破乙醇生产主要依赖粮食的局面。据了解,天冠集团今后将在稳定试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艺,于年内建千吨级纤维乙醇生产线。“十一五”期间,该集团以秸秆生产乙醇的成本可望与粮食生产乙醇基本持平。
招数3 机制木炭厂 敞开收秸秆
又到了禁烧秸秆的时节,但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今年在汝州市骑岭乡将很难出现。该乡新建的一个机制木炭厂,既解决了大量秸秆的出路,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更保护了环境。
“今年俺乡建起的制炭厂敞开收购秸秆,农户们再也不用为秸秆问题愁了……”近日上午,骑岭乡范集村科星机制木炭厂内,一群拉着秸秆等待过磅的村民一边擦着汗,一边兴奋地说。
据介绍,骑岭乡共有34个自然村,每年3万多亩农作物秸秆。今年,该乡在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或将秸秆进行氨化的同时,又引进外资300多万元,在该乡范集村建起了科星机制木炭厂。木炭厂原料来源广泛,秸秆、稻壳、花生壳、锯末、树枝均可。这样既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难题,又保护了环境。
招数4 造纸厂发电厂放开“肚皮”吃秸秆
今年午收期间,许昌县长村张乡一位范姓农民,拿着卖秸秆得到的1000元钱高兴地说,秸秆变成纸对社会有益,自己挣了钱,还减少了污染,比把秸秆烧了强多了。 该村民是长村张乡海洋村人,今年自己家种了5亩多小麦,收割后将5吨秸秆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卖给了许昌一林麦草收储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明亮介绍,午收季节他们一天收购秸秆二三百吨,随着麦收高峰期的到来,每天的秸秆收购量达到700吨。他说,政府对他们企业很支持,在麦收前就制订了秸秆收购的方案,鼓励农民把秸秆收集起来出售。
许昌市政府禁烧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鼓励农民向发电厂和造纸厂出售秸秆,是政府多渠道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一部分。
招数5 回收专业户 一季赚万元
今年午收季节时,笔者从平舆县辛店乡两口村村头经过时,见一对农民夫妇正在地里“抢收”秸秆。这对农民夫妇,妻子手持铁叉,丈夫开着自家的四轮车跟在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后面,收割机“吐”到地里的秸秆,被及时“抢”装到四轮车上。这对农民夫妇名叫马学中、张大兰,是回收秸秆的专业户。据他俩说,回收一车秸秆,给麦田户主100元,拉到遂平县造纸厂卖掉,一车能赚100多元,一天跑两三趟就能赚二三百元。一个麦收季节下来,至少能赚1万元。
时下,在平舆县像马学中、张大兰夫妇一样回收秸秆的专业户已有1100多个。县政府的调查表明,最早发现这一商机的是该县郭楼乡高平寺村的高志学。2002年麦收时节,在漯河一家造纸厂务工的高志学返乡收麦,他看见麦收后秸秆被白白扔在地里或倒在沟里,很是心疼。他说服妻子,开着自家的四轮车回收乡亲们地里的秸秆,然后拉到造纸厂卖。忙碌了一个多月,净赚了1万多元。乡亲们见高志学回收秸秆赚到了大钱,纷纷仿效。
该县农办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如今,回收秸秆的专业户已遍布全县各乡镇,还有的在邻村、邻乡找经纪人代收、代储秸秆,长期大批量向周边的正规造纸企业销售。
招数6 秸秆编草帽 “编出”专业村
群山环抱的确山县三里河乡贯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草帽编织专业村。该村有200多户农民常年在家编织草帽,然后到集市卖。编织、销售草帽,让农民增加了收入。
编织草帽,其用料是秸秆。麦收时节,这里的农民跑到自家责任田里镰割或手拔小麦,“摔”掉麦粒后,把秸秆小心翼翼地打捆存放。这里的农民告诉笔者,他们对麦秸秆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他们来说,秸秆就意味着钱。
招数7 秸秆变燃气 烧水又做饭
“如果能全部推广,我们麦田里所有的秸秆都会像煤炭、柴油一样宝贵了。”近日,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村民张瑞田摆弄着信阳市某环保节能公司试装的新型环保燃气具,看着一盆盆切碎的秸秆塞进炉子后变成洁净、高效的燃气,高兴地说。
为了更好地处理秸秆,当地政府为农民们举办了新技术推广会。在推广会现场,笔者看到,技术人员将新收割的秸秆铡烂,倒进一个铁桶里,盖上盖子。技术人员说,这类似一个沼气池,秸秆在里面发酵后变成甲烷气体,用风门混进空气,接上普通的燃气灶,就可以烧水、做饭。技术人员打开燃气灶阀门,蓝蓝的火苗立即喷出来,围观的人们啧啧称奇,很多人当场表示要买一个。
据了解,一个农户如果使用这种燃气系统,可以将其所有秸秆变为燃气。如果没有麦秸,稻草、高粱秆等均可以替代。
招数8 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
获嘉县丁村乡食用菌基地创办人马万法,成功研发出以农作物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和食用菌深加工技术,为农民增收开拓出一条新路。
今年50岁的马万法是获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当他看到农村每年夏、秋季乱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后,就决心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通过上百次的试验、上千次的改进,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利用秸秆栽培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技术:1公斤秸秆可培育出1公斤平菇、鸡腿菇或金针菇。后来,他又总结出用麦秸培植双孢菇的技术,采用此项技术,1公斤麦秸可生产0.4公斤的双孢菇。目前,1公斤双孢菇可卖6元钱以上。
马万法向笔者介绍道,建一座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一年可转化70亩的麦秸秆或玉米秸秆,每亩秸秆可创产值1200多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