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浅谈盆景创作

浅谈盆景创作

2007年09月19日 10:02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浅谈盆景创作

 

  形与神

  各地盆景专家在一起讨论盆景的定义时,一致认为盆景不是大自然景物在盆中简单、机械的反映,而是在盆中再现了大自然的神貌。

  京剧表演艺术,小小舞台上气象万千。三五人似千军万马,七八步能行遍天下,一根马鞭在握即如跃马立戈纵横驰骋。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将各种恢宏的场面,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盆景艺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咫尺盆内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光追求形似是难以达到上述的艺术效果的,而着重要考虑神似,以形写神,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盆景。

  形似是指外在形貌刻画之逼真,神似是指内在精神显现之准确。神似并不一味追求外形相似,而吸取其精神,抓住最典型的特征。如创作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盆景,不能光求将象鼻山雕琢得如何逼真,而应将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典型特征充分表现出来。泰山要表现其雄伟,华山要展示其险峻,峨嵋则要突出“巍峨秀丽,抓住了主要特征才能传神。

  创作树木盆景也要紧紧抓住其主要特征,平原古松高耸挺拔,大枝旁梢横出或下垂,结顶齐平;而长于悬崖石隙间的松树,树干盘曲环弯,倒挂下垂,似虬龙探海;古柏的树干扭旋,枝叶成簇,常有枯梢残枝留存;池边扬柳则长条拂水,轻盈婀娜。创作盆景时抓住其主要特征,性格、精神、本质,适当地夸张变形,往往更加传神。记得在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时,有一单位用几辆卡车装来一盆长达数十米的“大盆景”旨在表现万里长江的气势,由于其主要追求形象的逼真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显现,其艺术效果还不如一盆精美的案头小品。

  要形神兼备,必须追求意境的创造。境生于象外,境虽不离于象,却不即是象,而是对象的超越。西方美学的一般观念美在于形象,或者典型,而中国美学却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形象,而在于形象之外的境界,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前者为有,后者则似有若无,而正是似有若无中包含着幽微难言的无穷意蕴,所以境这个范畴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这种特殊的审美追求,也是西方美学所没有的。

  意境是以情景交融为基本内涵而具有思想与形象升华特色的,完整的多层次的美学世界。盆景创作也要以意境创造为艺术造诣的极致。不仅外形要美,更要能紧紧抓住观众,使人能浮想联翩,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这种意境深邃的盆景方为上品。也是每位盆景创作者所要刻意追求的。

  藏与露

  盆景在有限的盆中要展现无限的空间,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十分重要。藏是含蓄蕴藉,露是浅露直率。中国美学主张含蓄,认为景愈藏境界越大。虽然主张表现但并不象西方那样主张情感的直接表达,而要将情感深“藏”于审美意象之中来启人联想,导人回味。这也就是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重大区别之一。

  中国江南私家的庭园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利用地形的起伏,树木的遮映,门窗墙廊的阻隔,达到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境地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此外,还通过对联,匾额的题写将诗情画意渗入园林,使游人产生种种联想,使景外有景,天外有天,产生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园林如此,咫尺盆景更不能一览无余,要耐人寻味,使人产生余韵,关键之一在于藏。盆中树木要掩映,道路要出没,洞穴要曲折,亭台要隐显,水流要不见尽头……。同样,盆景也可通过景名的题写,使人感到余音绕梁。当然题名也不宜太露,而要含蓄,如有的盆景题名为海岛、苍松、桂林山水,显得过于直率,观者没有思考想象的余地。有的题名较含蓄,观众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思索、联想,产生景外之境,达到情景交融意境深邃的艺术效果。如岭南盆景曾有一盆落叶盆景,枝干挺拔,虬枝屈曲,其冬态可人,题名“鸦躁寒天”,顿使人感到群鸦齐飞,绕树啼呜的场景呈现在眼前,一种动感油然而生。再如一盆三峡风光的山水盆景题名“两岸猿声”,则会使人联想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有名诗句,想到险峻的三峡风光。

  每盆盆景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将有缺陷处藏起来,优美处多露一点也是常用的手法。树桩盆景常用山石来遮挡有缺陷的根干,山水盆景以树木来掩盖山石上明显的接缝和不和谐的纹理,使盆景更趋完美。

  景宜藏,司空图曾标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藏和露还要有个合适的度,浅露固然不好,但藏之过深则反而失去了人们领会的可能。有的抽象画让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绘画便失去了意义。儿时曾看到一幅漫画,画面上画着一条地平线,题名为牛吃草,有人间作者“其牛和草何在?”答曰:“牛吃饱草后走掉了”。那么草呢?“草给牛吃完了”。如不听回答实在令人费解,盆景也不宜藏得过深,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盆景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