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菌核病(白绢病)防治方法
2007年02月09日 08:46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兰花菌核病(白绢病)防治方法【症状】发病始自兰株近地际部,初呈水渍状湿腐,后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延及叶片中上部,亦变褐或灰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叶丝枯死。一丛兰草感病后,同盆蘖株均不能幸免。检视病株坏死表面及土表,有时可见到白色绢丝状的丝状物(菌丝体)或核状物(菌核)。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小菌核属白绢病菌[Sclerotiumrolf-siiSace.],其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的阿太菌属[Atheliarolfsii=Corticiumrolfsii=Pelliculariarolfsii]。病菌以菌核在土中或堆肥中越冬,翌年萌发菌丝在土中蔓延,从兰叶基部侵入为害。菌核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在土中可存活数年,借流水、灌溉水、雨水溅射和施肥传播。土壤偏酸、高温多湿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①更换盆土。名贵品种盆可用高压锅消毒2小时以上,或试用82木霉生物制剂拌土(15~20克/盆),或试用30%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定植前淋施盆土。②初发病株可试喷淋井岗霉素200倍液,或田安水剂300倍液,或多井悬浮剂400倍液。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