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
2007年02月05日 09:06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杨树烂皮病:别名杨树腐烂病
症状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及枯枝两种类型。
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枝干分叉处。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龟裂,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中挤出橘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扩展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枯死。病斑皮层变暗褐色腐烂,有时可达木质部,易与木质部剥离。当环境条件有利树木生长时,抗病性提高,病斑周围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扩展。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枝条上,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症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展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此后,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10-15.2)、湿度(60%-80%)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形成新病斑,老病斑继续扩展。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杨树烂皮病的两种病原真菌均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病菌先在各种伤口或衰弱部位生活,并逐步对活组织进行浸染。树皮含水量与病害有密切关系,树皮含水量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菌可以在枯死的树木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一切不利于杨树生长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条件,抑止、管理粗放,其他病虫危害等使树木生长衰弱,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
防治要点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树,可刮除病斑,涂药防治。其余同杨树溃疡病。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