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干旱和荒漠化研究进展(一)
2003年08月12日 11:29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绿化
全世界对干旱和荒漠化灾害的研究虽已有百年,但真正引起重视并快速发展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1968至1984年,非洲萨赫勒???苏丹地区持续不断发生严重干旱,此后,大范围的严重干旱波及世界许多地区,加上与干旱相关的荒漠化灾害等,严重制约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干旱和荒漠化是世界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各国对此十分重视,相继召开大会,制定计划,加强研究,采取一系列对策,大大促进了对干旱、荒漠化灾害的研究和防治。 一、世界性大旱灾频繁发生 自从1968年开始,非洲西部大陆的萨赫勒和苏丹地区相继发生严重干旱,且持续不断,逐渐蔓延,愈演愈烈。伴随着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的强烈发生,到1972年,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干旱,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西北部、美洲南部和中部、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前苏联西部地区等相继发生了严重干旱。1972年,全球粮食总产量自二次大战以来出现第一次下降,总产量减少了2%。1973年,一场更严重的旱灾和社会大灾难袭击了萨哈拉南部的萨赫勒地带,干旱和荒漠化蔓延,造成非洲从大西洋沿岸到红海沿岸的埃塞俄比亚一带20多万人口和几百万头牲畜死亡。1968至1973年这场长达6年的人畜饥荒大灾难是自然干旱和人类对环境破坏造成的。 7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特大旱灾仍频繁发生。西北非和东非的干旱一直不断,而且越来越严重。1982至1 983年,太平洋赤道发生了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又一次爆发了大范围的严重干旱,干旱波及非洲、大洋洲、印度、东南亚、南美、北美等地区,其程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1972至1973年的大干旱。发生在非洲萨赫勒???苏丹地区的特大干旱从60年代初开始,到90 年代初结束,长达20多年,创造了近代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灾情最严重的纪录。地下水干涸,河水断流,2.5万平方米的乍得湖缩小了一半以上,牲畜死亡90%以上。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载道,村空无烟,盗贼四起,社会动乱,内战不断,大批难民逃离家乡。到80年代,因饥饿和疾病死亡人数已达300多万人。 严重干旱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仅以80年代美国为例,在198 0、1983和1988年,出现3次大旱和热浪灾害,每年粮食减产1/3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10亿、131亿和390亿美元。特别是1988年的特大旱灾,影响了航运、城市供水、发电、野生生物的生息,引发森林大火等。1988年,中国和前苏联也相继发生了大范围的干旱。据华盛顿世界监测研究所的估算,1988年底,世界谷物只有54天的储备,低于联合国规定的60天的安全线标准,比大旱的1973年的57天低了3天,给世界粮食价格带来了重大影响。除上述美国80年代的干旱外,在198 4年、1986和1987年,日本也先后发生了大旱。1988至1990年,欧洲地中海地区也发生了大旱灾。此外,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等地的严重干旱与厄尔尼诺现象伴生,接连不断。 干旱除了直接影响农业、牧业、工业、交通等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更严重的是可导致河水断流,水库和湖泊枯竭,湿地干枯,森林萎缩,植被退化。特别是连续多年干旱,加上人为影响,必将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持续减少,因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阻碍社会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大。据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我国共发生了较大旱灾1056次,平均每2年发生1次;1951至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7.5次,最多达11次,最少也有3次。黄淮海平原是旱灾的高发区,40年内共发生旱灾35次。 1949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农田2070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89 万公顷。而1989至1992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63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267万公顷。总之,干旱与其他灾害相比,由于其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对农业等经济部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再加上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潜在影响,是中国和世界上重大自然灾害之一,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北京林业大学基础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