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台湾南部观叶植物设施生产现况(上)

台湾南部观叶植物设施生产现况(上)

2002年09月20日 16:01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台湾南部观叶植物设施生产现况(上)

产业概况 随着现今社会发展都市化与美化绿化意识的抬头,观叶植物已成重要室内外摆饰;观叶植物因具有较佳的观赏品质,耐阴、耐旱特性强,富有热带气习,深受消费大众喜爱,主要的种类为马拉马栗、天南星科(白鹤芋、黄金葛、黛粉叶、粗肋草、蔓绿绒、金钱树等)、龙舌兰科(青竹、红竹、百合竹、千年木等)、变叶木、蕨类等,其中天南星科是南部设施栽培的主力,且早在1979年美国的评估报告即指出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大观叶植物科别中名列第三位。 天南星科中多数种类包括白鹤芋、龙血树属等被太空总署评估大十环保植物之一,而最近的调查指出,天南星科盆栽的生产量占观叶植物总产量的1/2以上,占全球观赏植物总生产额的1/3左右;美国是观叶植物生产的主要国家,自1985年即有4.75亿美元的生产额外负担,加上现阶段组织培养技术的高度开发与新品种不断的育成,成长量已急剧上升数倍。反观台湾观赏天南星科的栽培盆平均的年产量约350万盆,销售金额在1亿5千万元以上,占盆花总销售金额的12%左右,但每年的需求量与销售价格随著市场的波动,年度生产量与产值差异颇大。 观叶植物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原生于热带地区,台湾地区的属热带、亚热带,亦是数种天南星科植物原生地,故适合观叶植物的生产,产区以宜兰、彰化、台南与高屏等地为主,生产形态具有区域特性,宜兰地区种类以吊盆(黄金葛、常春藤)、大型盆的绿巨人(白鹤芋类)、小型盆栽等为主,因邻近大台北地区,由生产地结合门市的直销配给经营,亦有部分业者配合观光据点,走向观光休闲农园的模式;彰化地区主要生产各种中、小型天南星科盆栽,种类较杂,配合公路花园的发展,园圃常与门市结合,使原本的生产场已趋向观光零售与中盤批发;台南、高屏等地区是本省最重要的观叶植物栽培产区,多数业者个别的栽培面积较大,生产种类较为单纯,以中大型盆栽居多,其产量支配整个田尾地区与大台北地区观赏盆栽市场。 栽培环境与生产设施 良好的生产栽培技术,应依据生长特性,配合地区气候特征,以人为手段创造最适的或改善不良的生产条件。观叶植物的原生气候型为热带雨林,由字面上的意义,可了解其生长特性:“热带”表示喜好高温,且一般低温忍受性不高,“雨”表示喜好高湿,“林”表示生长在丛林内,忌阳光直射,需要遮阴,故必须创造适合的生长环境;本省为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大,其特征为:夏季日照强、强风暴雨、梅雨季节、寒流等问题,与观叶植物的原生环境略有不同,这些差异可藉由设施来减少,故设施的运用具有消极面与积极面二种意义,在消极的方面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气候的干扰,以减少损失,在积极的方面可调整环境以利生长,提升产量与品质。其重点如下: 一、控制光量 台湾所栽培的观叶植物,依种类最适生产光度范围在15-60klux之间。台湾地区光线充足,光照强度夏季在140-160klux,冬季在50-70klux,因此设施栽培大致的遮光度夏季在70-90%之间,冬季在50%左右,这种情形只需以遮光网遮除多余的光线即可。 早期设施的遮光网,大都架设固定式的60-80%单层遮光网,其结构架设容易、成本低廉,但大多数的栽培场作物种类复杂,单层遮光网无法满足每一种作物的光度需求,其中最大的缺点,在于季节变化与天候状况改变时,无法做光度的调整:光度由强转弱(渐入冬季),植株的生长速率变慢,造成黄心、薄叶、徒长等现象;由弱转强时(渐入夏季),光线太强,生产品质降低,尤其长期阴雨后突然放晴,最易造成晒伤。近年来,在品质要求的提升,许多业者已开始注意光度控制设备的改良,如改善遮光材质、双层内外遮阴的配合、活动式遮阴、自动化控制等,其中以活动式遮阴最具有特殊意义,可因应季节与天候所造成的光度变化,作物种类的改善时亦可随之调整,使植株能在最佳的光照条件下生产。 阳光是万物的能源,阳光照射到地表,大量光能转换热能,遮阴控制光量,截留部分光线而转换成热能,利用截留热能的去留,可进行温度控制。单层水平遮光网所截留热能直接渗入设施,内部常有热流,双层遮光网因双层之间具有缓冲空间,可避免热流的问题,而随着设施的精致,双层遮光网在简单温室或精密温室的使用更具意义。依遮光网的设置于温室内外,可分内、外遮阴,外遮阴在设施外,与外界连结,靠风力将热能带走,具有降温的效果,但外遮阴与顶棚至少需有40cm以上的间卫距离,才足够让风力带走,亦有足够的缓冲空间,若直接贴在顶棚上,所吸收的热能会直接传入设施之内,降温效果则大打折扣;内遮阴在设施内,将热能保留在内部,有助于提高温室的温度,相对的,在夏季时,内遮阴则造成高温的不易散失,因此必须了解内外遮阴控制的差异。若采用双层内外遮阴,且为活动式,则可灵活的调节光度与温度。 二、温度控制 观叶植物多数原生于热带,喜好高温,日/夜温度条件分别白天35℃以下,夜温18℃以上,最佳夜温在22-25℃之间,以日/夜温度32/22℃的条件最佳,台湾温度条件符合观赏盆栽植物的生长,但仍偶有高温与低温的情形发生。虽然某些报告指出粗肋草可耐42℃左右的高温,短时间内黛粉叶可在38-44℃高温下维持良好的品质,若长期高温,其水分与肥培管理不易,稍有不慎将造成植株生长停顿,与失水萎凋的危险;对于通气不良的设施如遮雨棚、简易温网室等,本是用以防雨,但当天气晴朗时,容易造成热累积,应特别注意通风问题,若无法以自然方式将热气排除时,需考虑强制通风,但这种方式降温的程度只能降到与室外温度相同,需另辅助其他降温设备,加湿冷却是一良好的降温方式,利用水气蒸发吸收潜热,排除后带走热量,其方法有直接喷水法水、水雾法与水墙法等,若与遮光法配合效果更佳,可有效的将温度降到28-30℃,但效果随着空气湿度的提高而递减。 观叶植物喜好高温,对低温敏感,不同种属对低温程度有不同的忍受性,其中高敏感作物为黛粉叶、黄金葛等,必须高于21.1℃才有生长的现象。台湾冬季平均气温在25℃左右,观叶植物的生长已开始减缓,寒流来临时其温度在10℃左右,常见的现象是黄叶、叶面冻伤水浸状或落叶死亡。因此须有防寒措施,尤其是幼苗或扦插时期,应特别注意,须在良好的保温设施内栽培。除了温室系统外,其他如水平遮阴网室,皆未能真正防寒,首先须阻止冷风直接吹袭,最好在迎风面设立挡风墙,或以简易隧道棚保温,亦可直接将不织布覆盖在作物上。 三、水分管理 水分是决定生产的首要因子,观叶植物喜好高湿,是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高,业者常误以为浇水要勤,却浇得过湿造成介质通气不良,这二种湿度-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与根部吸水的介质湿度,虽具有相关性,但二者在植株的反应部位不同,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同的重要性: (一)相对湿度 观叶植物原生雨林,喜好80%以上的相对湿度,提高湿度可维持气孔的开张度,增加气体交换能力与光合效率,而有利生长;当气温过高时,提高相对湿度,可减少高温所引起的失水,增加对高温的忍受性。相对湿度的变化,除了受设施内外两者之间空气对流的干扰,亦受作物蒸散、浇水、通道或植床与盆钵中积水蒸发的影响,需要加湿时,以喷灌设备喷雾加湿较快速,然而所喷出的水分应尽速散发,不可在植体上积水,以免滋生病害,因此应注意室内通风。 增加室内通风可减少积水,避免病害滋生,使设施内温度与湿度均匀,增加降温、湿增效果,提升水分与肥料使用效率,但风速不可超过1.6cm/sec。 (二)介质湿度 是根部吸收的水分,靠供水以维持介质湿度,其原则应有些微的干湿变化,勿过度浇水,否则介质含水量增多而含气量减少,于是介质崩解快,易于酸化,肥料效率降低,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受阻,故供水为控制生产的手段。供水方法除了人工浇水,尚有甚多的灌溉系统可利用,包括喷灌、底部给水及滴灌等;目前喷灌最常为业者使用,除了供水,亦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并可经由定时器、湿度计有及电叶(electric leaf)等自动控制,省时省力,基本原则为充分给水,不能有死角,喷出的水滴不可过大,以免形成雨滴效应(rain drop),造成植株的冲击及盆土的流失,形成病原传播的途径。近来国外发展的潮汐灌溉系统(ebb and flow irrigation system)为底部给水的灌溉方式,利用落差原理,定时给水与施肥,但本省高温蒸散大,易造成盐积现象,此套系统对于天南星科观叶植物的适用性仍有待评估。至于滴灌系统,因受水质、栽培管理方式影响,常有管路易阻塞的现象。 近年来国人已注意到水质对生产栽培的影响,并有业者开始进行水质处理,尤其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时,水中钙、铁等矿物元素含量太高,当水分渗入介质中,致使介质理化性质改变,造成植株的生理障碍,并在叶面形成盐垢,有碍外观品质,亦减弱光线进入叶肉中,降低光合效率,因此水质的电导度不得超过0.75ds/m(电导度值 electric conductivity,即EC),相当盐基浓度560ppm以下,当灌溉水EC值过高时,可经由曝晒沉淀、过滤、离子交换树脂、逆渗透等方式处理。 四、防制病虫害 设施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其一形成良好的保护,减少病原及其传播媒介;其二创造生长环境,促使作物生长强健,有较佳抵抗能力。由于本省业者的栽培习性,喜好携入各式新奇种苗,其中若有外观不易辨别之不健康种苗或病株,则使良好的设施防扩罩产生缺口,于是病原在设施内定居落户,设施反成为病原最佳保护,加上过度灌水、通风不良等,制造病菌着生与发病的最佳环境,使病虫害到处滋生,为求作物生长快速而偏施氮肥,致使植株生长衰弱而易发病,因此设施防治病虫害的功能完全丧失。 大部分观叶植物的病原可残存在土壤介质中,藉着地表水膜游动或水滴飞溅传播,离土栽培可隔绝病害,早期业者大多直接将盆子置于地表,直到近年来观念的改变,离土栽培的模式才有增加的趋势,将盆栽放置于置盆架或空盆之上,或放置于用空心砖架成较低的床架之上,但这些设施不够高,无法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由于水滴溅起的高度,栽培床架必须高于60cm,且这种高度亦兼顾操作与搬运上的便利,但基于投资成本,多数业者仍处于观望的态度。 五、抗风防雨 台湾5、6月梅雨季节,8-10月台风季节,除了暴风暴雨侵袭的直接伤害,在阴雨的环境,光度不够,介质积水通气差,生长不良,雨后则病虫害容易发生。目前多数栽培业者的栽培设施,除了温室结构,无法阻挡台风或强烈季节风的吹袭;除了具有遮雨棚的结构,才有防雨的功能,这是国内观叶植物栽培设施最弱的一环。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观叶植物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