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亲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亲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2001年12月07日 14:27 来源:南澳县科技兴海办

育苗条件 1、育苗场地 海区生态环境好,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GB3097中二类水质标准。年平均盐度范围为20‰—32‰,pH值为7·8—8·4,交通、电力、通讯条件较好。 2、育苗设施 (1)育苗室 面积1000—1500平方米不等,室内壁应有透光大窗,屋顶以玻璃钢瓦为宜,并配有可活动的遮光幕,以便根据天气阴晴及育苗需要调节光线。室内应有充气系统,其供气增氧量应满足育苗池需要,并按生产规模配套恒温设备。 (2)育苗池 一般为半地下式,规模大小不一,视育苗规模而定,面积30—60平方米不等,池深1·8—2·0米,多个并联,独立进排水。池底部略向排水口倾斜以利排水清池。每口池都应有充气管道。新建水泥池必须浸泡1个月左右,以除去砭碱,浸泡过程中3—5天换水一次,直至pH值不大于8·4为止,方可投入使用。 (3)饵料室 室内应光照充足,能调光并设人工电源,设置适宜培养多种单胞藻类的保种室和二、三级饵料培养池。饵料池数量宜多,容量宜小,深度在1米以内。总水体为育苗水体的30%左右,进排水和操作管理方便。也可采用封闭式培养,以提高饵料供应的稳定性。 育苗技术 1、亲贝的选择 选择自然繁殖期前1个月左右,一龄以上,壳长大于8厘米,体健壮、壳无损伤,双壳合抱自然,闭合有力,壳缘锐利,软体部丰满(白肚黑边)无病虫害的太平洋牡蛎作亲贝。 2、亲贝的精养 清除亲贝各种附着生物,在室内外疏养。室内是把亲贝放入暂养池静水精养,密度30—35个/平方米,控温20—28℃,盐度为20‰—32‰。每天上、下午投入单胞藻或适量的豆浆、淀粉等进行饲养;室外是将亲贝装入网袋在海区筏架疏挂精养或单个亲贝装入直径30厘米,长60厘米的网笼,每笼15—20个,挂养于海况较稳定、生物饵料较丰富的虾池等垦区水域。 3、亲贝的促熟和缓熟 主要是调节温度和饵料来实现。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将已达自然生殖期的亲贝从海区养殖场移到室内,先在稍高水温下饲养(投饵、增氧、换水或循环水),并逐步提高温度,上升到自然性成熟所要求的适温,使其很快达到提前成熟的目的,采用调整温度的方法,几乎一年四季都可获得牡蛎的成熟精卵。反之当牡蛎进入自然生殖期,在精、卵排放之前,选择亲贝,放至低温(产卵的下限温度)海水中饲养,控制性腺发育,使其不能排放,待自然生殖期过后,再将水温恢复到产卵水温促其排放,这样就可以再次得到精、卵。延长精卵排放期,可增加育苗次数。 4、亲贝的暂养 亲贝在临产前,每天必须检查性腺成熟度,性腺成熟度一般采用测定生殖腺指数的办法,即生殖腺与整个软体部重量的百分比。当生殖腺指数达45%以上时,则说明已成熟,并要根据潮汐,天气情况进行产卵前预测,决定从海区取回亲贝的时间,一般在海区产卵前1—2天取回亲贝最好。 取回的亲贝如尚未使用或性腺尚未成熟,可放在室内池暂养,应先把暂养池注满水,然后放进亲贝,不应先放亲贝后注入水,水温保持20—28℃。 5、亲贝的催产 太平洋牡蛎属于易受精类型,可用解剖方法取得精卵直接授精外,最常用是阴干、变温流水刺激法,其步骤如下: ①阴干:6—10小时;②升温:3—5℃,即在太阳光下晒4—6小时(注意阳光太强时要遮阳);③浸泡:升温后的亲贝置于低密度(1·010以下)海水浸泡30分钟;④消毒:亲贝移入5毫克/公斤高锰酸钾水中消毒5分钟;⑤洗净: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⑥流水刺激、将亲贝平放于催产池或循环水池中,用新鲜过滤海水以10—15厘米/秒的速度,刺激1—24小时。 一般是雄性先排放,精子达到一定数量时,要先检出部分雄性亲贝,在亲贝排放过程中不断取样观察亲贝排放情况,掌握排放高峰和终止时间,取出所有亲贝,注入新鲜的过滤海水。 6、受精卵的处理 当看到卵子出现受精膜或极体,一般表示受精了。 (1)洗卵 卵子受精后,静置20—30分钟,使将中上层海水轻轻放出,留下底部的受精卵,再加入新鲜的过滤海水,轻轻搅动,待受精卵沉淀后,再弃掉上层海水,这样清洗2—3次,至把过多的精液清洗掉。 (2)计算 受精卵的计算一般是以出现第一极体为标准,并在洗卵后计算数字才确定。将受精池水轻缓搅拌,使卵子分布均匀,然后用吸管选不同点抽取等量卵液放在烧杯中,再用带刻度吸管将杯中的卵子先吹匀,并及时吸取0·5毫升置于玻璃皿中,在显微镜下逐个计算,这样连续从池中取样几次取其平均值,最后求出总卵量。使用水滴计数法或待卵下沉后以面积求卵量也可。在计数的同时应将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统计出来,这样就可计算出受精率。 7、孵化与选育 (1)孵化 从受精卵开始,经若干细胞期,桑椹期,胚胎期,原肠期,担轮期,进入直线绞合幼虫期,这一阶段称为“孵化”。历经24—48小时完成,在适宜范围内,发育快慢与水温成正比,孵化密度100—250个/毫升胚胎。含有受精卵孵化池的池水不必灌满,水深在1米左右,在孵化过程中逐日加水20—30厘米。孵化阶段不需投饵。 (2)选育 胚体在孵化过程中,一般在16—24小时后相继破膜浮起,进入担轮幼虫期,利用这一点将上浮在中、上层的幼虫轻轻引入培育池进行培育。 8、幼虫培育 直线绞合幼体投入育苗池开始,直到发育成贝苗的整个过程。 (1)培育密度 培育密度按担轮幼虫期,15—30个/毫升;壳顶幼虫期,5—8个/毫升;变态幼虫期,1—2个/毫升。 (2)投饵品种和日喂密度 按D型幼虫期,云微藻、叉鞭金藻2—4万个/毫升;壳初—壳中期,云微藻或叉鞭金藻2—4万个/毫升;壳中—壳后期,云微藻或叉鞭金藻2—4万个/毫升+塔胞藻或扁藻0·2万个/毫升;变态附着后期,云微藻或叉鞭金藻3—6万个/毫升+塔胞藻或扁藻0·3—0·5万个/毫升。从饲养效果看,单一饵料前期以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为好;几种混合饵料(特别是后期)更佳,投饵量视幼体发育,培育密度及胃饱满度情况而定,不能投喂老化饵料。 (3)代用饵料 豆浆:干豆粉1—8毫克/公斤用水调匀、煮沸过滤(用25号筛绢)稍沉淀,弃去粗粒,冲稀、投喂。或干酵母粉研碎后1克/立方米水体浸泡、加热、沉淀弃去底部淀粉等杂质后投喂。 9、管理 幼虫刚入池,保持水深1米,每天添加水20—30厘米直到满池后改用换水器换水。日换水量30%—50%。除添水或换水增氧外,育苗池应配备充气设施,一般每2·5—3平方米配一个气头。 10、采苗 牡蛎胚胎孵化后,在水温23—25℃,海水密度1·018条件下,经18—22天固着生长,壳长达280—350微米,出现眼点这一显而易见的特征,可以作为投放采苗器的标志。眼点出现率达到40%—60%就要投放采苗器,采苗附着基主要用贝壳串,以长1·2—1·5米的聚乙烯绳穿串,每串牡蛎壳100片,采苗过程,采用缩光(覆盖黑色遮光网)方法使附苗均匀。 每片附着器应附着8—15个牡蛎苗,才达到生产要求。若太少则应再采,若太多则应弃除部分。幼虫附着后6—8天,可出池下海暂养,拆串养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