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牙鲆成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牙鲆成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2001年11月23日 10:16 来源:珠江水产研究所 

牙鲆俗称牙片、左口、鲆、比目鱼等,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已成为我国北方黄渤海近岸优质冷水性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山东、河北和辽宁都有较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场,其中以山东的养殖规模最为庞大,仅威海市就有21家工厂化养殖场。 近几年,我国南方也开始尝试着在冬季进行牙鲆的养殖,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购进大规格的鱼种,经过4—5月左右的培育即可上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简单介绍一下牙鲆成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1.分类地位 牙鲆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  2.生活习性 牙鲆为冷水性底栖鱼类,一般栖息于沿岸大陆架内的沙泥质水域,具有潜沙习性,一般夜间积极摄食,白天不大活动。常年定居在某一海域,没有远距离洄游的习性。牙鲆的适温范围为2—27℃,最适生长温度为12—23℃,适盐范围在12‰—31‰。 3.食性与生长 牙鲆属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海区生长主要以天竺鲷、小型虾虎鱼、枪乌贼和鹰爪虾等为食。平时在海底蛰伏,捕食时动作敏捷。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但可以投喂小鱼虾,也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牙鲆的捕食方式为追捕式,当它看到摄食对象时,便凶猛地追上将其一口咬住吞下。根据这一习性,养殖户在配制人工饲料时,要考虑鱼体的大小,配制出不同大小颗粒的饲料,以便投喂不同规格的鱼。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牙鲆的生长极为迅速。在16—27℃的水温范围内,平均体重11克、体长10厘米的鱼种,经过13个月的养殖,体重可达1100克左右。 4.繁殖习性 在自然海域,雌鱼年满2龄,体长达到35厘米左右即可性成熟;雄鱼稍微早一些,体长30厘米就可性成熟。但繁殖群体主要是3—4龄鱼。人工养殖的亲鱼可提前一年达到性成熟,不过低龄的亲鱼怀卵量少,故人工繁殖时以4—5龄的亲鱼为好。 工厂化养殖 牙鲆成鱼养殖是指从10厘米的鱼种开始,直至体重达500克左右的商品鱼规格这一阶段。常见的养殖方式有陆地室内工厂化养殖、海上网箱养殖以及池塘养殖等三种。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在山东等地已经十分成熟。 1.养成池条件 养成池的建设材料主要有混凝土、水泥砖、玻璃钢和帆布等。池子的形状结构和育苗池基本相同,一般规格为30—100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池底呈锅底式,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并用直径100毫米的带孔塑料管套在排污口,以防逃鱼和减缓水流。进水口设置2—4个,朝同一方向进水,以使水流旋转,使粪便和排泄物集于池底中央,通过排污口排出。另外因牙鲆有时要跳出水面,因此池壁应比实际水深高出30—50厘米。 2.配套设施 工厂化养殖是在人为控制养殖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它的优点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人工控制养殖对象的生活条件,如温度、溶解氧、pH值、盐度等,使养殖对象能在最佳的生活条件下生长。因此,要有完整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 水处理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包括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前期处理一般包括过滤和消毒,主要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氨氮等物质以及杀死病原菌等;后期处理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因养殖用过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害物质,为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后期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增氧设施:工厂化养殖一般也是高密度养殖,因此需要人工充氧。 控温设施:用于保证养殖鱼类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长温度。 3.鱼种运输 可用专用充氧塑料袋装运。每袋可装体长10厘米鱼苗200—300尾。袋内放新鲜海水1/3,充满氧气,扎紧袋口,装进泡沫箱内运输,有时在泡沫箱外再装一纸箱。高温季节还应在泡沫箱内放一小塑料袋冰块,起降温作用。在气温低于26℃情况下可连续运输25—30小时,成活率可达96%。 4.鱼种的放养 牙鲆鱼苗的商品规格必须在5厘米以上,不过目前一般都放养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与换水量有密切关系,换水量大,密度可大一些。若无法增加换水量,则密度要小一些。依据目前的养殖水平,放养密度一般为5—15尾/平方米。 5.养成水温 牙鲆养成中要特别注意水温,饲育的适宜水温为10—27℃,15—22℃为牙鲆的快速生长期。水温过高或过低的时间较长时都易造成牙鲆的死亡。 6.饵料投喂 牙鲆人工养成中的饵料主要以新鲜小杂鱼或冷冻鱼经粉碎后的小块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冰鲜鱼日投喂量为养殖鱼体重的10%—30%,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约为养殖鱼体重的1%—3%。刚开始放苗时每天投喂四次,以后可逐渐减为每天两次。投饵量应以当日吃完,不留残饵为宜。因鱼的摄食量与鱼体大小、水温、水质有很大关系,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冷冻成块的饵料投喂后漂浮在水面,但化冻后又散落在池底,所以投饵时要耐心细喂,保证饵料在散落池底前被鱼吃掉。此外,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或水质不好、或鱼食欲不振时,应少喂或不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