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县市>开平市
  • 县市名称:开平市
  • 县市所在地: 广东省 >> 江门市 >> 开平市

县市概况

  【行政区划】 2010年,开平市辖月山、水口、沙塘、苍城、龙胜、大沙、马冈、塘口、赤坎、百合、蚬冈、金鸡、赤水等13个镇和三埠、长沙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26个村民委员会。

  【位置·面积】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地跨东经112°13’~112°48’,北纬21°56’ ~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谷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

【人口·民族】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8.76万人,其中男性34.3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4人,非农业人口24.13万人,占总人口的35.09%。全年出生人数7169人,出生率10.43‰。死亡人口6219人,死亡率9.05‰。自然增长率1.38‰。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满族、瑶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

  【华侨、港澳台同胞】  开平市是全国著名侨乡。至2010年底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共75万人,分布在世界上67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经济】   201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江门市平均水平,有6项指标增幅排在江门地区前列,7项指标增幅在江门地区实现进位。其中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6%,增幅创15年来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5%,增幅创7年来新高,年增长1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6%,增幅创17年来新高,年均增长17.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3%和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06亿元,年均增长20.76%;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年均增长10.76%;实际利用民资13.59亿元,年均增长1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年均增长16.14%。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化纤纺织、水暖卫浴和食品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57亿元。“建筑之乡”雄风重振,实现建安产值42.53亿元,援川工程汶川一中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耀南公司获“全国建筑先进企业”称号。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3%。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基地4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数居江门地区前列,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农业总产值38.45亿元,年均增长5.36%。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入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7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3%;旅游总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6.2%。房地产完成投资7.53亿元,实现税收1.78亿元。投入5.07亿元推进翠山湖新区内37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一区多园”的格局。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完成。各镇(街)基本完成林改主体任务,5.5万公顷林地确权到户。建立以属地征管为主要内容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属地统计工作制度。金融业加大改革创新步代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快镇级特色产业整合升级,创建了水口水暖卫浴、水口纺织服装、月山化工、塘口旅游等4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以及三埠机电、龙胜橡胶小五金、马冈鹅养殖等3个江门市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全市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86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66%。外贸进出口总额16.6亿美元,年均增长6.92%。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销售总额1.72亿元。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7万户。启动通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工程,完成建设29.3公里。建成总长42.87公里的省主绿道网。扎实推进“三旧”改造,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市农民参保人数30.7万人,覆盖率99.8%。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村、责任到人”工作。建成市福利院,完成14个农村敬老院改造升级。保障性住房新增195套。安置水上居民173户471人。

历史沿革

  明置开平县,因县治在开平屯而得名。

  1993年1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1号)撤销开平县,设立开平市。

  1999年6月21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45号)将开平市人民政府驻地由三埠街道长沙沿江东路135号迁至长沙街道长沙光华路1号。

  2000年,开平市辖3个街道、15个镇。总人口668692人,各镇人口:三埠区街道 145900 、长沙区街道 84558、 沙冈区街道 36542 、水井镇 5262 、月山镇36071 、水口镇 35735、 沙塘镇28371、 苍城镇 31114 、龙胜镇31681、 大沙镇27335、 马冈镇 36914、 塘口镇26065、 赤坎镇45525、 百合镇 23664 、蚬冈镇16700 、金鸡镇 19546 、赤水镇 27029 、东山镇 1068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2年,开平市辖3个街道(三埠、长沙、沙冈)、15个镇(水井、月山、水口、赤水、东山、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

  2004年,水井镇并入月山镇,东山镇并入赤水镇。区划调整后,开平市辖:三埠街道 长沙街道 沙冈街道 月山镇 水口镇 沙塘镇 苍城镇 龙胜镇 马冈镇 大沙镇 塘口镇 赤坎镇 百合镇 蚬冈镇 金鸡镇 赤水镇

  2005年5月,开平市辖3个街道(长沙、三埠、沙冈)、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

  2005年7月28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开平市水口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粤民区[2005]38号)同意撤销开平市沙冈街道办事处,并入水口镇。新水口镇全镇总面积为80.5平方千米,总人口8.4万人,另有外来人口2万多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开平市辖2个街道(长沙、三埠)、13个镇(月山、水口、赤水、金鸡、蚬冈、百合、赤坎、塘口、大沙、马冈、龙胜、苍城、沙塘)。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申报成功

  北京时间六月二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第三十五处世界遗产,也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简介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

  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按使用功能,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更多关于开平市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