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南油9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油2007001
- 品种来源:南A6×267R
- 选育单位: 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1天左右,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2天。幼苗半直立,叶片暗绿色,3~4对裂叶、有缺刻,叶缘锯齿,有蜡粉、有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皮褐色。平均株高188.0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7.8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32.4个,每角粒数18.38粒,千粒重3.5克。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3.23%、病指1.65,病毒病发病率1.52%、病指1.1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病毒病和菌核病鉴定结果均为低感。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0%,硫甙含量18.10微摩尔/克,含油量42.42%。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宜在9月中旬播种,稀撒匀播,培育壮苗,苗龄约25~30天移栽;直播以10月上、中旬播种为宜。2.重底早追,合理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且所有追肥应在12月底前施完。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11~13公斤、P2O510公斤、K2O8公斤、硼砂0.5~1.0公斤。3.合理密植,防治病虫。育苗移栽亩植7000~9000株,直播亩植10000~13000株。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9.7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4.84%;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7.39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27%;两年区试24个试点,19个点增产,5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9.45%。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65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8%。
适应区域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汉中及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生产上注意防治菌核病及苗期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