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黔油16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油2003017
- 品种来源:98-8A×98-8C
- 选育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10天,比对照中油821早熟2天。幼苗半直立,冬前生长健壮,春发长势强,分枝部位低,分枝多,茎杆较粗。株高170厘米,叶片深缘,苔期茎杆为紫色,开花集中,花黄色,单株角果450个,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克,抗菌核病优于中油821,抗病毒病能力较中油821弱。芥酸含量1.35%,硫甙含量96.5μmol/g,含油量41.35%。
(1)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中下旬播种,五叶一心移栽,直播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2、育苗移栽每亩大田的苗床不低于0.15亩,用种量≤0.1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8~10左右;3、种植密度:中上等肥力田密度0.7~0.9万株/亩,中下等肥力田密度1.0~1.2万株/亩。(4)科学施肥: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硼的配合施用,早施苗肥,适时追施腊肥和苔肥,注意补施硼肥;5、搞好田间管理:早匀苗、定苗,控制苗床密度;及时施肥结合中耕培土,防止倒伏,防病虫害,适时收获得以高产。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1.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5.64%;2001~200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7.9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9.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29%。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8.0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76%。
适应区域
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生产上注意防寒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