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秦优19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24
- 品种来源:Sn338×P47
- 选育单位: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化学杀雄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绿色,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微披蜡粉,无刺毛。花瓣中等、黄色、侧叠。角果微紫色。种子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4天。平均株高164.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5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46.6个,角果粒数21.39粒,千粒重3.95克。菌核病发病率17.51%,病指8.5;病毒病发病率5.32%,病指2.4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2.11微摩尔/克,含油量46.99%。
1.播期:长江下游区9月25日-10月5日。2.播量:直播每亩0.2-0.25公斤;育苗移栽每亩0.1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3.密度:水肥地每亩留苗0.9万株,旱肥地留苗1.2万-1.4万株。4.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分两次喷施。5.注意排涝防渍,培土防倒。6.注意防治病虫害。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2.4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3%;平均亩产油量79.8公斤,比对照增产5.1%。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6.4公斤,比对照增产11.3%;平均亩产油量79.3公斤,比对照增产14.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9.4公斤,比对照增产5.4%,15个试点,11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油量79.6公斤,比对照增产9.5%。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0.4公斤,比对照增产13.1%。
适应区域
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