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西农18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6
- 品种来源:9024A×1266C
-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发展公司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43.5天左右,比秦优7号早2天。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圆叶型,有蜡粉和刺毛,叶色深绿,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茎绿色。黄花,花瓣侧叠。种子黑褐色,圆形。株型扇形,中上部分枝类型,平均株高16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347.0个,每角粒数20.0粒,千粒重3.64克。区域试验田间调查,平均菌核病发病率5.99%、病指3.97,病毒病发病率1.72%、病指0.9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中感病毒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含量未检出,平均硫苷含量23.19μmol/g,含油量41.20%。
1.适时播种:陕西关中9月15-20日,陕南育苗9月5日前后,黄淮稻区育苗9月5-10日。2.栽培密度。陕西关中留苗密度为1.0-1.2万株/亩;黄淮区0.8-1.2万株/亩。3.合理施肥:旋足底肥,增施磷肥,施好硼肥。亩施氮肥10-12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二铵20-25公斤,硼肥0.5-1公斤。4.防虫防病:出苗后用4.5%甲敌粉或1605粉防治条甲等害虫,确保一次全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冬前需灌水,返青后抽苔前注意防治茎蟓甲成虫。初花期和灌浆期注意用抗蚜威或扑虱蚜防治蚜虫。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6.38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9%。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240.04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23%。两年区试19个试点,15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218.21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07%。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6.77公斤,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1.38%。
适应区域
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北、安徽省淮河以北、陕西关中、甘肃省陇南、河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