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其他
- 品种名称:黔甘3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黔审菜2006001号
-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用a2-13-32作母本,g47-4-3-7-2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
- 选育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
特征特性
属早熟春甘蓝杂交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京丰1号提早6.7天,株高37厘米,开展度70厘米,外叶12~14片,蓝绿色,叶面稍皱,蜡粉较少,叶球扁园,球高14.4厘米,横径25.3厘米,球内中心柱7.9厘米,宽3.4厘米。平均球重2.3公斤,含糖3.8%。结球坚实。抗性:经区试和生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对黑腐病、软腐病抵抗能力较强。该品种作正季栽培产量高,中心柱短,冬性极强。
该品种主要作春甘蓝栽培,兼作秋、冬甘蓝栽培。作春甘蓝栽培,贵州中部温和地区于10月20日前后播种,温凉地区10月上旬播种,低热地区11月上旬播种,采用露地育苗,忌9月份播种。播后50天左右定植,进行露地越冬栽培,次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采用深沟窄厢栽培,1米开厢栽2行或2米开厢栽4行,株行距40~45厘米×45~50厘米。每亩施2000~3000公斤腐熟农家肥和25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定植后采取“冬控春促”的管理原则,即春前少施肥水,防止秧苗过大,经过低温春化而发生未熟抽
产量表现
1997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476.25公斤,比对照京丰1号增产12.12%,1998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536.76公斤,比对照京丰1号增产14.67%;两年平均亩产5006.51公斤,比对照增产13.4%。1999~2000年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1.1公斤,比对照京丰1号增产12.3%。
适应区域
适宜贵州省作春甘蓝栽培,中、高海拔地区可作秋冬甘蓝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