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栽培技术

2007年07月06日 06:09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黄秋葵又名洋角豆,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在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我国的黄秋葵只是零星栽培,安徽省和湖南省相对栽种较多。随着黄秋葵保健营养功能逐渐被认识,其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栽培不断的扩大。

  黄秋葵主要以嫩荚为食,叶、芽、花也可食用。每百克鲜荚中含蛋白质2克,维生素C31毫克,维生素A6毫克,钙83毫克,纤维素1克。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保护肠胃、肝脏和皮肤,并能增强肾功能。其花、种子、根均可入药,用以治疗恶疮、痈疖、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黄秋葵的嫩荚肉质鲜嫩,可凉拌、炒食、油炸、煮食、作汤,味道独具特色。黄秋葵的嫩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及钙、钾、锌等微量元素,也可入菜。黄秋葵的种子更有多种用途,由于其含有与豆类相似的蛋白质含量,可经加工从中分离出高蛋白粗粉,供烘制食品用;种子用来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油酸达70%以上,是优质的食用油;干种子烤熟磨成粉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这在中美非常流行,被称为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黄秋葵的花也很漂亮,既可做盆花,也可作切花用。总而言之,黄秋葵的经济价值极高,值得大力推广。

  品种介绍

  五福:早生、5角、色美、丰产,荚果5角标准型,偶6角或多角,果面柔滑,果色翠绿,型色优美。株形中等高,叶片较细裂,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收。早生,主枝常自第5节起开始结果,侧枝上和主枝同样可以结果,因此一株上结果数增加。

  清福:生育旺盛,株形中等高,茎及叶柄带有紫色,叶形较小而细裂,因而田间操作较为方便。早生,结果节位低,产量高稳。蒴果5角,果型端正,果色碧绿浓艳,在正常气候下殆无瘤粒、刚毛或刺的发生。

  播种育苗

  黄秋葵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成都地区4-6月为播种适期。播种前可浸种2-3天,以提早出苗时间。若直播则每穴播2-3粒,每亩用种量约300-500克。若育苗移栽则要先做好苗床,种子直接撒播,到幼苗真叶长至3-4片时定植。

  整地做畦

  黄秋葵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尤为高产优质。播种前深翻整地做畦,畦宽一米五,沟宽20厘米,每畦错窝子栽三行,株距40-50厘米,基肥可施入1500公斤腐熟的粪肥。需注意黄秋葵是喜光性作物,栽培不宜过密。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及培土:黄秋葵的根系特别发达,为促进其根系的生长,在现花蕾之前应多次中耕,现蕾后的每次追肥灌水后也要适当中耕,防止土壤板结。结合中耕要及时消除杂草,以避免草荒。植株封行前要进行培土,以防止在大风大雨时节发生倒伏。

  肥水管理:黄秋葵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其生长期要多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缓苗后(直播在4-5片真叶时),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结果初期,亩施人粪尿1500-2000公斤,以后每半月追肥一次。每次追肥都要加入氮肥每亩5公斤,从第二次追肥起还需要加入磷、钾肥配合施用。追肥时结合灌水,大雨时节要注意排水,避免植株受涝。

  植株整理:掌握通风透光的原则,在植株枝叶过于茂盛时适当剪掉基部侧枝并摘去老叶。采收嫩荚后,摘除荚下的叶片,以利于后面嫩荚的生长发育。

  病虫防治

  黄秋葵抗性很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可做无公害蔬菜栽培。有时会受根结线虫和地老虎的危害。一旦有根结线虫发生,可用溴乙烯等进行土壤消毒;地老虎可用糖醋液加敌百虫诱杀成虫,用敌百虫灌根防治幼虫。

  适时采收

  黄秋葵主要以幼嫩的果荚为食,嫩荚长至8-10厘米长时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晚则果荚老化,纤维多,品质差。采收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用剪刀剪断果荚梗即可,切忌用手硬拉。一般每株可结果荚40-80个,每个约15克,亩产约1500-2000公斤,管理好可达3000公斤。

  合理留种

  留种宜选择健壮植株的中上部果荚,当果荚由绿变黄,再由黄变褐并出现裂纹时,表明荚内种子已成熟,这时可剪下果荚剥出种子,晒干即可留作下季栽培。

  相关链接》》》

  黄秋葵形态特征

  黄秋葵是直根系,根系发达,可达1米以上。主茎直立,高株达2米,矮株1米左右。植株基部节间短,有侧枝发生。叶片大,互生,呈掌状5裂,叶身有硬毛,叶柄较长。花着生于叶腋处,单生,雌雄同体,花瓣5片,黄色,基部紫红色。果实朔果,呈羊角形,长约10厘米,果皮上有棱5至6条,果面有茸毛。果实老熟后木质化干硬,沿棱角线纵裂,内含种子约七八十粒,种子近球形,千粒重55-75克。

  成都农业质量监测中心刘剑陈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黄秋葵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