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韭菜“跳根”管理要跟上

韭菜“跳根”管理要跟上

2005年04月14日 08:44 来源:北仑农村经济信息网

  韭菜有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叫“跳根”,韭菜的根系着生在盘状茎的周围,每年茎盘上产生新的分蘖,上层新分蘖基部又产生新根,生根位置和根系随着茎盘逐年上移。跳根高度与收割次数和分蘖次数有关,一般每年上移1.5—3厘米,跳根易引起盘状茎外露,散撮,甚至倒伏。特别是对3年以上的植株,应注意培土、剔根等特殊管理。

  培土(又叫上土、垫土)是维持韭菜高产稳产、延长寿命和防止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无论沟栽或者是畦栽韭菜,每年都要上土。跳根高度是上土厚度的依据,厚约3厘米。培土的方法是,在早春土壤解冻、新芽萌发前进行,选晴天的中午,把土均匀撒在畦面,土要在头年准备好,要求土质肥沃,物理性好,并过筛后堆在向阳处晒暖。如果韭畦是粘重土,也可培沙性土以改良土壤,同时结合深锄与原土混合。

  为了使韭菜丛株附近表土疏松,提高地温,促使植株生长,应及时进行剔根。剔根在早春韭菜萌发前进行,可采取倒扒沟的办法将垄幅剔通;如冬季雪较大,表土呈泥泞状态,应采取“剔坑”的办法。剔根时,用竹签或“四齿”等工具将根际土壤挖掘深、宽各6厘米左右,将每丛中株间土壤剔出,深达根部为止,露出根茎,剔除枯死的根蘖和细弱的分蘖,并将挖出的土壤摊于行间晾晒。如发现韭蛆,则可多晾一天,并在剔根后用1000倍辛硫磷药液每亩100公斤灌根杀死韭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韭菜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