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2004年03月03日 08:48 来源:中国养殖信息网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6一甲氧大豆素(Glyciten)三种游离型苷元和它们的九种葡糖苷。Walz(1931)用90%甲醇从豆乳(Soy Milk)中提出了大豆异黄酮糖苷(Genisin),并发现能被盐酸水解为1分子的染料木素和1分子葡萄糖。早期研究中,大豆异黄酮被视为抗营养因子,是产生大豆食品的苦涩味和收敛性因子之一。20世纪30年代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活性,称之为植物雌激素。1966年Folaman和Pope最早提出异黄酮类可能具有抗雌激素作用(张响英等,2000)。1974年匈牙利科学家首次将异黄酮用于饲料添加剂。Graham等(1991)报道了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溶血。抗氧化、诱导大豆结瘤。抗病原菌生长等生理活性,在植物体内可作为保护性物质保护植物正常生长,抵制病虫侵害。近年来,动物试验和癌细胞培养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癌症、调节女性经期不适。预防骨质疏松等。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也可以促进动物繁殖、泌乳和生长,显示了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动物生长的调节剂和促进剂,使其成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谷利伟等,2000)。 1 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分布、组成及影响因素 豆类植物中异黄酮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以红三叶草含量最高(1.5%~2.5%),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和鸡豆黄素(BiochaninA;豆粕其次(0.l%~0.35%),主要成分为染料本素和大豆黄素;前信最少,主要成分为香豆雌酚(Coumestrol)。 80%~90%的大豆异黄酮存在于大豆子叶中,含量约为0.l%~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也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所占比例却很少(l%~20%),种皮含量极少。目前发现的大豆异黄酮共有12种,分为游离型的苷元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类。其中游离型的苷元约占总量的2%~3%,结合型的糖苷约占总量的97%~98%。在不同栽培品种中异黄酮含量也不同,在一些早熟品种中异黄酮含量很低,而在一些中晚熟品种中异黄酮含量接近正常(孙军明等,1995)。 加工方法对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含量和成分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加工工艺造成异黄酮显著损失:浸泡 12%,热加149%,豆腐制作 44%,大豆蛋白分离碱提取53%。在豆乳、豆腐生产过程中,浸泡和加热使结合型糖苷减少,游离式元增加。发酵的豆制品中游离的武元增加(崔洪斌等,1998)。由于异黄酮不溶于己烷和油脂,所以豆油中不含大豆异黄酮,而脱脂豆粕中异黄酮含量相对增高。 2 大豆异黄酮的吸收和代谢 大豆异黄酮吸收和代谢的详细途径目前还不清楚。动物试验表明,异黄酮在吸收之前首先要经历变形,鸡豆黄素和芒柄花黄素被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脱去-4位的氧甲基后分别生成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大豆中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的染料水素和大豆黄素在结肠细菌作用下水解β一糖苷键,脱去糖基转变为游离苷元才可以被胃肠利膜直接吸收,但吸收机理不清楚。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也可进一步被细菌分解,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esmethylangolensis)、二氢染料木素(Dihydrogenistein)和对乙基苯酚(p-ethylyh。llol)等代谢产物后被吸收。雌马酚在动物体内相对稳定,不再降解,随尿、粪或乳汁排出体外。与血球雌激素相似,异黄酮主要经肾排出。乳和肉中也含有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 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速率与动物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单胃动物漫于复胃动物。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大豆黄酮,24h后粪中的回收率约为20%~35%,尿中排出量为35%~70%。猪口服异 黄酮8h后,尿中排出量约为55%,其中的22%已转化为雌马酚。而在反刍动物体内,芒柄花素经瘤胃微生物作用,脱甲基变成大豆黄酮,后者再进一步代谢,约70%还原成雌马酚。动物对异黄酮的吸收和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产物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和作用 3.1 具有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生物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功能与动物体内雌激素类似,大豆黄素上的7,4位两个羟基间的距离几乎等于17-β一雌二醇中的3,17位羟基间的距离。体内试验(大鼠子宫增重法)表明,己烯雌酚。6一甲氧大豆素、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相对雌激素作用强度为105、3、l和0.26。17-β一雌二醇、已烯雌酚、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6一甲氧大豆素对子宫雌激素受体的结合强度依次为100%、95%、0.49%、0.027%和0.028%。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大豆异黄酮往往对机体雌激素活性呈现促进或括抗作用。一般说来,异黄酮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的作用,例如诱发发情或促进乳腺发育;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就表现出抗雌激素的作用,例如高剂量大豆黄酮(150m/kg BW)明显抑制大鼠的胚泡着床,导致性周期紊乱,间情期显著延长(张荣庆,1995)。 3.2 通过神经内分泌调控机体生理、生化过程 大豆异黄酮主要通过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影响神经内分泌,从而调控机体的生殖和营养过程:①抑制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拓扑异构酶Ⅱ活性,诱导DNA链断裂,从而导致癌细胞萎缩或凋亡;②抑制凝血酶形成和血小板活化,从而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③增加雄性动物血液睾酮、β一内啡肽、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生长抑素含量,使肌细胞增大,总RNA含量提高,从而促进肌肉蛋白质沉积,加速肌肉生长和发育(韩正康等,1999);④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Potter等,1996),降低胰岛素/血糖比例,导致瘦肉率增加(Banz等,1997);③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zhang等,1999)和抗病毒复制;提高奶牛初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和γ一谷氨酸转肽酶的活性,这两种酶的活力与乳腺的非特异性免疫和蛋磺白合成代谢有关(谷利伟等,2000);⑤促进乳腺组织细胞分化,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提高血浆中泌乳素含量①结合雌激素受体;调节性激素作用;③抑制5-α还原酶,抑制酚磺基转移酶;②具有抗真菌活性及抗氧化作用(阎祥华等,1997)。 4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豆粕是我国猪。鸡。牛饲料中常见的蛋白源,占饲粮的10%~50%,因而明确大豆异黄酮对猪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4.1 提高繁殖性能 众多学者报道了大豆异黄酮影响动物的繁殖机能(Knight等, 1996; Admas, 1995; Drane等, 1981)。体外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减少卵泡细胞退化萎缩,导致更多的卵泡成熟和排卵,因而潜在地增加了产仔数。大鼠饲喂高大豆素的饲粮表明能抑制子宫兴奋,可以防止自发性流产(Winters等,1997)。但是相反,给发情期母马饲喂高大豆异黄酮可使子宫兴奋,这种差异可能和物种有关。Todd等(1999)用标准豆粕和乙醇浸提后的低异黄酮豆粕两种饲粮饲喂初情前的小母猪。结果显示饲喂标准豆粕饲粮的母猪体长(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异黄酮 的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