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推广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高粱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推广
适于机械化作业高粱品种的选育与配套技术
针对的产业问题:目前我国高粱生产的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落后的手工工具,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适于机械化作业高粱品种与配套技术研究,以适应播种、收获、耕作等机械作业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核心技术与实施内容:1.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三系”配套:以适宜机械化栽培、收获为目标,注重株型、株高(三矮)和群体丰产结构的改良,改变传统的高秆大穗型高粱育种模式,选育出适于机械化作业的高粱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2.适宜机械化栽培粒用高粱新品种选育。在创造配套亲本系的基础上,选育株高150cm左右、叶片窄小、株型紧凑、耐密植、穗柄稍长、穗中紧、主茎分蘖一致、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多抗新品种。3.适宜高粱的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机械选择。农机、农艺相结合,针对高粱生产中的播种、中耕管理和收获等关键技术环节,对高粱播种、施肥、打药、联合作业等机械进行对比、筛选;4.适宜机械化的配套栽培、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农机、农艺相结合,研究高粱机械化栽培模式,注重高粱单粒点播,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控,机械收获三个重要环节,改变传统高粱栽培方法,实现高粱生产单粒点播免间苗,化学除草,机械收获的技术集成。
主要考核指标:1.育成机械化专用高粱亲本系6-8个;2.育成机械化专用高粱杂交种3-6个;3.制定出1-2套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4.上述品种和技术在10个综合试验站示范成功并简化后,培训技术推广骨干,并交由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应用。
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的产业问题:许多名白酒和陈醋均是用高粱为原料酿制的,是其它原料所不能替代的。全国白酒生产年需约1000万吨高粱,而我国年产不足300万吨,导致许多酒厂用其它原料替代高粱,虽然成本下降,但酒质下降,无法保证传统酒的风味。淀粉含量和淀粉结构是影响酿酒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指标。由于品种和栽培措施不配套,造成目前酿造原料淀粉含量偏低,原料用量较大,存在原料浪费现象。企业急需优质的高淀粉、高产专用酿造原料。
核心技术与实施内容:1.不同类型高淀粉、高产新品种选育:以淀粉含量为首要指标,其次考虑产量和抗性,在创造配套亲本系的基础上,选育和筛选适宜酿造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的高产、多抗新品种,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酿造企业的需求;2.酿造高粱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依据酿造专用高粱全生育期的需肥、需水规律,针对性地研究酿造专用高粱的施肥、播种、耕作、灌水、收获等的时期及方式,实现专用高粱生产基地内的标准化管理;3.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螟虫、蚜虫、粘虫、丝黑穗病、杂草等防控技术;4.不同淀粉结构对出酒率、出醋率及其品质的影响:分析高粱籽粒的淀粉结构,从吸水量、吸水率、糊化温度和吸水膨胀率等工艺参数方面研究影响酿造企业出酒率、出醋率和产品品质的机理。
主要考核指标:1.创造亲本系6-8个;2.筛选已审定酿造高粱品种5个;3.育成酿造高粱新品种5-6个;4.研制配套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规程1-2套,示范区10个,示范面积2万亩,示范区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比当地主栽种增产5%以上;5.上述品种和技术在10个综合试验站示范成功并简化后,培训技术推广骨干,并交由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应用。
高粱主要病虫害预警监测与防控技术
由于我国高粱病虫草害研究水平较低,防控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导致高粱蚜虫、螟虫、茎腐病、粒霉病、炭疽病、靶斑病、黑穗病等一些老的病虫害严重发生。新见病虫害如芒蝇、粗斑病、煤纹病等突发流行,而其发生规律不清,防控措施缺乏。
核心技术与实施内容:1.病虫草害流行和预警信息获取:开展高粱不同生态区病虫草害系统调查,记载各地区病虫草害种类,发生时期、为害程度、越冬场所和习性等,掌握病虫害发生特点;2.高粱抗病品种鉴定评价技术: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建立和完善高粱靶斑病、煤纹病、黑穗病、茎腐病的品种抗性鉴定和评价技术,为品种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3.高粱丝黑穗病菌小种鉴别技术:采用病菌DNA分析、单孢扩繁和寄主鉴别技术,明确高粱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小种数量,建立我国高粱病菌小种鉴别寄主体系,并提供育种和高粱生产品种布局应用。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高粱五大生态区的病虫害发生信息数据库;2.确立高粱靶斑病、煤纹病、黑穗病和茎腐病等4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技术;3.建立我国丝黑穗病菌小种鉴别技术体系;4.将上述技术完善简化后,交给育种单位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