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一)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一)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玉米瘤黑粉病田间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常为害玉米茎、叶、穗等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瘤初期呈银白色,有光泽,并迅速膨大,后期外膜破裂,在失水后散发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入土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病瘤长在雌穗上影响结实或造成不结实。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倒茬,减少侵染源。(3)加强肥水管理,在抽穗前后适时灌水,避免受旱,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或机械损伤,杜绝病菌从伤口侵入。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玉米雌穗瘤黑粉病 ▲ 玉米雄穗瘤黑粉病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玉米大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发病后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梭形病斑,逐渐扩大,叶片干枯,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秕瘦,减产严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在7—8月份雨水多、气温高、温度大、病害发生初期用“百菌清”、“多菌灵”、“散菌灵”等农药按使用要求药量进行防治。每周一次,防二—三次即可。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 种植不抗大斑病的品种,在发病时又不喷药防治,玉米刚开始进入灌浆期,叶片已由下往上开始干枯,产量损失严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