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玉米干腐病防治(附图片)

玉米干腐病防治(附图片)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玉米干腐病玉米干腐病菌有3种:Diplodiazeae...

    玉米干腐病 玉米干腐病菌有3种: Diplodia zeae在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有发生;D.frumenti分布于广东、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D.frumenti只在山西和安徽省有发生,仅为害玉米。 【症状】地上各部均可发病,以果穗和叶鞘症状最明显。幼苗受害,幼芽和根部产生褐色干缩病斑,幼苗贫弱,甚至枯死。叶片发病产生5厘米×1一2厘米长形病斑。生长后期在下部4-5节气生根着生处及病穗附近发病,在叶鞘上生有褐色、紫红色或黑褐色病斑,后期中心变灰白,病叶鞘和病茎秆之间密生白色菌丝层。重病茎秆枯朽易折断,组织死亡产生大量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果穗多提前成熟,病穗与苞叶之间充满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包裹很紧密,不易剥离。病穗僵化变轻,籽粒干缩,灰褐色,籽粒间常有灰白色霉。发病后期,苞叶上、籽粒基部甚至全部籽粒上穗轴内侧和护颖上都可产生小黑点。 【发病规律】玉米干腐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降雨后从分生孢子器里释放出大量孢子,随气流传播。玉米开花时叶鞘变松,孢子随同花粉落入叶鞘内,萌发后从叶鞘侵入,也可从伤口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及果穗的苞叶间直接侵入。玉米开花授粉后最易感病。病菌适应温度范围广,高温多雨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可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①严格植物检疫,严防带病菌种子调运传病。②清洁田园,发病秸秆应在第二年雨季到来之前烧掉或深埋沤肥。③病区实行2-3年的大面积轮作倒茬。④病区严格选留无病果穗作种子,并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二氯萘酯可湿性粉剂拌种,消灭种子带菌。⑤玉米抽穗期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