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防治(附图片)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防治(附图片)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lk) Boed]是80年代中后期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种为害较大的新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症状】叶部病斑初为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长2-5毫米,宽l-2毫米,最大的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浸染源。病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很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在华北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浸染来源。①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发病较轻的品种材料有农大108、郑单14、高油 115、 CN95、 CN165、亲试04、农大951、京垦109、中玉4号、中玉5号、中单120、京育2、中原单32、掖单12号、掖单13号、新黄单85-l、丹玉13号、掖单2号、新单15号、郑单7号、商单3号;发病较重的有齐101/黄早4、鲁单8号、京早10号、试1243、京育3号和京单12等。③天气适合发病、田间发病率达10%时,用25%敌力脱乳油2 000倍液,75o百菌清600倍液,500多菌灵5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