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赤霉病病麦去毒处理方法

赤霉病病麦去毒处理方法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今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受害严重。小麦赤霉病危害,不仅是造成减产,还严重影响麦子品质。重病田收获的麦子,麦粒皱瘪,出粉率低,而且病麦含有毒素(主要为致呕毒素和激素),人畜食用后会发生急性...

  今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受害严重。小麦赤霉病危害,不仅是造成减产,还严重影响麦子品质。重病田收获的麦子,麦粒皱瘪,出粉率低,而且病麦含有毒素(主要为致呕毒素和激素),人畜食用后会发生急性中毒,产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症状。一般食用小麦中赤霉病病粒的最大允许比例为4%,超过这个限量必须进行处理。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耐高温,用蒸煮等方法不易解毒,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清除病粒 (1)病麦收获后及时晾晒、风扬,保持洁净和干燥。(2)汰除。赤霉病病粒轻、比重小,收获后的病麦可分离处理。通常可将病麦放入40%黄泥水(比重为1:16)中,去除漂浮在上面的残渣及病粒,可降低麦粒中赤霉病病粒率。对于少量病麦,采用1:18的食盐水漂洗,分离病麦的效果也较好。

  消毒处理 (1)水浸。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稍溶于水,特别碱性水溶液,可将病麦用5%石灰水上层清液浸泡处理2次以上,每次约24小时,然后晒干或烘干,毒素含量可减少80%。(2)去皮。小麦赤霉病菌形成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皮层,约占麦粒全部毒素含量的80%,加工时去皮可在一定程度上脱毒。(3)稀释。当麦粒中病粒较少时,可加入一定量无病麦,使病粒率降到4%安全指标以下。(盐城市盐都区植保站供稿)

(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2010.6.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