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防治小麦纹枯病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怎样识别防治小麦纹枯病
近几年,小麦纹枯病成为小麦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的发生可导致小麦的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甚至形成白穗,也可引发倒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
一、怎样识别?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在小麦拔节后的发病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近地表处的叶鞘上出现边缘“浅褐色”、中间为“灰白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连片形成“花秆”,严重的造成支柱基部1、2节变黑甚至腐烂而导致“死株”现象;茎秆上病斑呈梭形、纵裂,病斑扩大后连片造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而致使小麦抽不出穗来而形成枯孕穗,或者造成在抽穗后形成枯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二、怎样防治?除了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药剂拌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等预防措施之外,在发病初期,要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主要方法有:①亩用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禾果利)15~30克+50%多菌灵80~100克。②20%三唑酮(粉锈宁)50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③20%三唑酮(粉锈宁)+50%扑海因+50%多菌灵“三合一”的500倍混合液。④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克。⑤40%杜邦福星4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注意:相对而言,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比较严重。对相关地块或上一年有该病发生的地块最好采取“喷药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现病株的地块要及时连续喷药2次为宜(用药间隔7天左右)。
(王智广刘金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