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中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中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技术内容目前中籼、中粳水稻生育进程、正值穗分化和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增加�...

    
    
    技术内容 目前中籼、中粳水稻生育进程、正值穗分化和产量构成因素
    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最有利时期。
    科学管理对夺取优质高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前期生长量不足
    的田块,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希望不要忽视这段时间的管理。
    一、施肥技术:
    1、穗肥:当前正是拔节和幼穗分化期,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本
    次施肥的目标:第一,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即形
    成足够的库容;第二,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并形成理想株
    型和强健的根系;第三,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但施肥的技术
    性很强,要把握得当。一般是前期生长量不足、叶色偏淡或明显缺素
    地块,酌情施肥,而且施肥量要严格控制。
    2、粒肥: 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
    光合速率,防止根、茎、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即对叶色黄、植
    株含氮量偏低、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稻田,酌情施用粒肥。如果植株
    不是明显存在缺肥现象,不宜施肥。穗粒肥的施用与否,用肥量大小,
    一定根据苗情酌情考虑,切忌施肥过量和时期不适。如果盲目施用穗
    粒肥,容易导致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并易发生病虫
    害。
    二、水浆管理:为了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
    提高每穗粒数,目前稻田应保持较浅的水层,一般4--6厘米深即可。
    待抽穗后,应采用小水勤灌、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即每次灌少量水
    形成浅水层,待土壤呈湿润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直至收获前一周前断
    水。真正实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三、防治病虫害:目前整个项目区水稻长势良好,很少甚至没有发生
    白叶枯和稻瘟病危害。现在的重点是防止中粳稻田的螟虫为害,请做
    好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