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模式及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模式及技术要点

2012年10月12日 14:40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8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田水利科研部门积极开展高产节水灌溉试验。经较大面积推广,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节水效果。一、浅水灌溉&...

    80年代以来,江苏省农田水利科研部门积极开展高产节水灌溉试验。经较大面积推广,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节水效果。
     一、浅水灌溉
     亦称浅水勤灌。它以阶段浅水层灌溉为主,一次烤田(晒田),多次落干。浅水灌溉各生育期的灌水技术可概括为“浅水插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断水长粗,足水长穗,小水灌浆,干湿长粒”。浅水灌溉各生育期的具体水分指标如下:
     返青期:30~50毫米
     分蘖期:10~30毫米
     拔节期:10~50毫米
     孕穗期:10~50毫米
     抽穗期:10~40毫米
     乳熟期:10~40毫米
     黄熟期:跑马水
     二、浅湿灌溉
     即是以浅水与湿润相结合,是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群众易接受的节水灌溉方法。技术要点是,水稻移栽后到分蘖初期,对水分敏感的孕穗、抽穗阶段,以保持浅水为主,即灌溉水的上限不超过30~40毫米,下限保持田面湿润。其他生育期以湿润为主,每次灌以20~30毫米的浅水层, 自然落干至下限,达到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再补水至上限。同时制订各生长期降雨调蓄指标,以增大降雨量的利用率。各生育期田间水分控制指标如下:
     返青期:灌水上限30~4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100%;蓄雨深度60毫米
     分蘖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80%;蓄雨深度100毫米
     拔节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80%;蓄雨深度120毫米
     孕穗期:灌水上限30~4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100%;蓄雨深度140 米
     抽穗期:灌水上限30~4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90~100%;蓄雨深度140毫米
     乳熟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60%;蓄雨深度30毫米
     黄熟期:灌水上限跑马水;土壤水分下限75%
     注:土壤水分下限值为耕层土壤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
     浅湿灌溉有下述几种模式:
     (一)浅湿调控灌溉。所谓浅、湿 (干),除移栽到分蘖前期和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20~30毫米浅水外,其余生育期灌溉水上限为20~30毫米,让其自然落干。下限指标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70%。灌后间隔4~6天再灌水,到黄熟后断水。所谓调控,即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稻的要求、长势、气候、肥力等,调节灌水间隔和落干晒田时间,控制灌溉水层上限和土壤水分下限。浅湿调控灌溉各生育期间水分控制指标如下:
     返青期:灌水上限1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100%;蓄雨深度60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4~6天;
     分蘖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80~90%;蓄雨深度70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6~8天;
     拔节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70~80%;蓄雨深度80~92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4~6天;
     孕穗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90~100%;蓄雨深度80~100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4~6天;
     抽穗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90~100%;蓄雨深度80~100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4~6天;
     乳熟期:灌水上限20~30毫米;土壤水分下限70%;蓄雨深度60毫米;蓄雨天数3天;灌溉周期4~6天;
     黄熟期:灌水上限干干湿湿;土壤水分下限70%;
     (二)浅水间歇灌溉。特点是灌溉水层上限高,下限低,除返青期上限达50毫米外,其余生育期在0~40毫米。为区别以往的间歇灌溉,故称为“浅水间歇灌溉”。此法比常规的浅水勤灌用水量减少10%~30%,增产率达6%~12%。
     (三)浅湿深蓄。即合理深蓄雨水。以减少灌溉水量。此法的前期水深为20~50毫米,分蘖末期晒田,中期深蓄雨水,后期浅、湿相间,以浅为主。该模式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运用较多。
     三、湿润灌溉
     (一)湿润灌溉技术。插秧至分蘖前期,田面保持30~50毫米浅水层,分蘖后期落干烤田后,实行湿润灌溉,上限为10毫米的浅水层, 自然落干。待稻田地下水深达20~40毫米时,复灌水,仍达10毫米水层,如此周而复始,至黄熟期干田。每次灌水间隔时间,视天气、稻苗长势、土壤条件而定,隔3~5天灌1次水。各生育期水分控制指标如下:
     返青期:灌水上限20~30;土壤水分下限100;蓄水上限100;
     分蘖期:灌水上限10;土壤水分下限80;蓄水上限100;
     拔节期:灌水上限10;土壤水分下限70;蓄水上限200;
     孕穗期:灌水上限10~20;土壤水分下限90;蓄水上限200;
     抽穗期:灌水上限10~20;土壤水分下限80;蓄水上限300;
     乳熟期:灌水上限10;土壤水分下限80;蓄水上限300;
     黄熟期:灌水上限干干湿湿;土壤水分下限75;
     湿润灌溉可以减少田间渗漏,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深扎,增强抗倒伏能力。该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44.6%~49.0%,增产3.6%~5.9%。此种灌水模式,适用于施肥较多、水源方便、地下水位稍高的地区。
     (二)控制灌溉技术。即按照水稻各个生育期对水分敏感程度不同的特点,以根层土壤水分的适宜组合作为控制指标。秧苗移栽到返青,稻田田面保持浅水层,上限值为25毫米,下限值为5毫米;返青后田间不再建立水层,控制耕层土壤含水量为60%~80%;孕穗阶段控制根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值应取高值,在非需水临界期控制下限值取低值。治虫、施肥等应与灌水有机结合。该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30%~40%,增产10%~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