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与茶黄螨的区别与防治
2012年10月12日 14:39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病毒病与茶黄螨的区别与防治
近几年来,花卉病毒病与茶黄螨时有发生,且有日趋严重之势。由于二者均发生在花卉的幼嫩新叶与顶梢(或花蕾、幼果),致使叶片卷曲细长,许多花农误认为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小叶病”。由于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难以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现将病毒病和茶黄螨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病毒病
病毒病,花农亦称“小叶病”或“花叶病”,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月季花叶病毒、牡丹环斑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
症状特点 叶片初期出现叶脉褪绿,后出现斑驳、花叶、叶片增厚、狭长畸形、节间缩短或植株矮小,有时病叶上出现褐色坏死条斑,引起落叶、落花、嫩梢停止生长或坏死。如牡丹发病后,常在叶片上出现环状和线状斑;百合发病后,病株基部呈丛生状、叶黄,不形成花莛,叶片变小,扭曲下垂,开畸形花或不开花;月季感染后,叶片变小,中脉部位产生环状或水波状淡黄色的花纹;大丽花感病,会在叶片上发生淡绿色的环形斑、花叶、畸形,节间缩短,侧枝大量生长,引起丛生、矮化,花蕾极少或不开花;紫罗兰感染后,叶片变小、皱缩、扭曲,并有反卷现象,出现明显的花叶症状,老叶黄化,花朵小、萎缩,严重时植株矮小,提早枯萎;非洲菊发病后,叶面上出现褪绿环斑,有时呈栎叶状,个别病斑成为坏死状,严重时叶片变小、皱缩、发脆,病株矮小。
传播方式 花卉病毒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如蚜虫、叶蝉等传播,有时也通过农事操作如移苗、整枝、采花、切取无性繁殖材料花粉传播,以及菟丝子寄生等方式传染。
防治措施
(1)采用无病毒的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或组培脱毒苗。如一串红、美人蕉、香石竹、兰花等,其脱毒苗的应用已获成功。
(2)铲除杂草寄主。有些病毒寄主范围很广,如黄瓜花叶病毒,可寄生危害多种杂草,因而需将作为病原寄主植物的田间杂草铲除干净,以减少病原。
(3)防治传播介体。许多病毒可通过蚜虫,叶蝉、线虫、土壤真菌等传播,因而通过各种方式消灭传毒介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4)采取有效的园艺措施。包括耕作制度、适期播种、保护地栽培、人工介质的配制、科学的肥水管理等系列措施。花卉生产力求精耕细作、保持田间卫生。在进行园艺操作如摘心、剥芽、扦插等应尽量避免通过手及工具传播病毒。
(5)药剂防治。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制出了很多对病毒病有效的药剂,如NS?83增抗剂、植病灵、菌毒清、病毒A、病毒灵、病毒特、912钝化剂、抗毒剂1号等,可用于花卉病毒病的防治。
茶黄螨
茶黄螨又叫侧多食跗线螨、侧杂食跗线螨、嫩叶螨等,其虫体较小,同时又有趋绿性,肉眼难以识别,危害后出现叶片皱缩,花农也称之为“小叶病”。
茶黄螨食性较杂,可为害非洲菊、仙客来、秋海棠、飞燕草等多种花卉植物。成螨、幼螨均能危害,主要危害嫩叶、嫩茎、花、幼果,尤其喜在叶片尚未展开的缝隙内危害。嫩叶受害后,叶片僵硬、凹凸不平,叶肉变厚,呈灰褐色或茶褐色,并出现油渍状,叶缘向下卷曲;嫩茎、嫩枝受害后扭曲畸形;花、蕾受害则不开花、不结果;果实受害后,表皮变褐变硬,产生龟裂。茶黄螨具明显的趋嫩性,喜欢栖息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取食,对仙客来、非洲菊的危害症状与病毒病极为相似。如非洲菊受害后,其嫩叶、心叶萎缩畸形,花茎扭曲,舌状花残缺、稀疏,会严重影响切花的产量和品质。
形态识别 雌成螨体长约0.2毫米,淡黄色或黄绿色,半透明,体上有多对刚毛。雄螨体略小,菱形,淡黄色或黄绿色,半透明。卵椭圆形,半透明。幼螨椭圆形,淡绿色,腹部有明显分节,具1对刚毛,有3对足。若螨长椭圆形,腹部分节消失,有4对足。
生活习性 茶黄螨主要发生在温暖地区,在北方以温室、大棚内花卉受害严重。l年中可发生多代,在30℃左右条件下4天至5天可完成 1代,20℃左右则7天至10天1代。在温室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季繁殖力低,危害亦轻。在保护地内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发生盛期,7月至9月为害最重。冬季主要在温室内越冬。茶黄螨为两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成活率很低。卵散产,多产于嫩叶背面或幼果凹陷处或幼芽上。卵期2天至3天,幼螨期2天至3天,若螨期2天至3天。初孵幼螨不太活泼,多停留在卵壳周围取食,随着虫体长大,活动力增强,幼螨脱皮变为若螨后便静止不动了。
防治措施
(1)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及田间枯枝落叶,平整土地,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应抓住早期防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20%阿波罗悬浮剂2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35%杀螨特乳油100 0倍液、1.8%爱福丁2000至3000倍液。
(3)保护利用天敌:茶黄螨的天敌主要有尼氏钝绥螨、深点食螨瓢虫、六点蓟马及草蛉等,应注意加以保护。综上所述,病毒病和茶黄螨虽然完全不同,但在植物体上的表现却十分相似。因此,在采取防治措施之前,要仔细观察,确定是病毒病还是茶黄螨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