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培育苗技术-花木组培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39 来源:农博网
- 关键字: 蝴蝶兰组培育苗技术-花木组培技术
蝴蝶兰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洋兰品种之一,素有“洋兰皇后”之美称。原生种有70多种,杂交种更是数不胜数,其花大,开花期长达2―3个月,花朵色彩和花纹的变化层出不穷,有白花系、红花系、粉红系、黄花系、网纹系、虎斑系、点纹系等品种系列。
蝴蝶兰单株性比较强,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会产生分株。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法,即所谓克隆繁殖。利用蝴蝶兰花梗侧芽、叶片、茎尖等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Kyoto或MS+BA3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营养芽或原球茎。将原球茎置于MS+BA1mg/L的培养基中,可进行大量增殖。当原球茎繁殖至一定数量后,置于Kyoto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这样就可培养出大量的植株。通过克隆繁殖的蝴蝶兰苗生长、开花比较整齐一致,可完全保存母株的花色性状。
蝴蝶兰需经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但其种子发育不全,没有胚乳,只有一层极薄的种皮,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在蝴蝶兰开花时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授粉成功的花朵3―4个月后果荚方便可进行试管无菌播种。由于果荚内种子数量较多,1个果荚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因此一般商业上的栽培用种主要采用无菌播种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将发育成熟的蝴蝶兰果荚用75%酒精擦洗干净,用01%的HgCl2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吸干。用刀片将果荚内细如粉尘的种子取出,置于Kyoto或MS+BA3mg/L的培养基中,播种15天可见淡绿色的已膨大了的胚,50―60天形成15―2毫米的原球茎。然后,转至Kyoto或MS+BA1mg/L的培养基中,50―60天后长成2―3片叶的小苗。再转至Kyoto培养基中,约60天后长成叶片间距6―8厘米的完整小苗。因此,蝴蝶兰从播种至出瓶约需5―6个月。
蝴蝶兰试管苗健壮与否直接影响到出瓶移栽的成活率、生长势和抗病力。健壮的试管苗在瓶内叶片光亮且厚、不徒长、没有黄化叶、根系生长旺盛。将选购到的健壮植株从瓶内移出,分成大小两级,根据植株的大小,在种植过程中选用相应的盆。苗株用湿水苔包根至底叶叶梢为止,小株置入120格穴盘里,大株直接种植在4厘米盆内,再放入30格穴盘中固定。
移植完后,喷洒杀菌和杀虫剂,先置于光线较弱(1000勒克斯以下)的温室(20―25℃),3―4周后将光线提高到正常种植的栽培光度(15000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不宜低于80%。在此过程中应随时清除病叶,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小苗用4厘米盆,4―6个月后长至中苗,换成7厘米盆;3―6个月后长成大苗,再换成11厘米盆,再经4―6个月的栽培,换成15厘米盆,此时可作催花处理作商品花生产。
根据叶色可大致区分植株开什么颜色的花。叶片深绿色的植株,大多数开白色和浅色花系的花;带红褐色的叶片,则大多数开紫红色系的花。叶片较软长、叶片较深绿、叶肉较薄的蝴蝶兰植株,多数要求较阴的生长环境;而叶片较短且圆厚,叶片坚挺多肉的蝴蝶兰,要求光线相对较强。掌握上述特点,对种好蝴蝶兰有一定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