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兰花黑斑病防治(图)

兰花黑斑病防治(图)

2012年10月12日 14:3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兰花黑斑病病菌主要侵染兰花叶片,症状病叶首先出现褐色小点,迅速扩展为圆形、半圆形的黑褐色斑,周围常具水渍状浅黄色晕圈,直径1~17毫米。后期病部中央逐渐褪色,成为中间浅褐边缘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两面�...

兰花黑斑病病菌主要侵染兰花叶片,

症 状

病叶首先出现褐色小点,迅速扩展为圆形、半圆形的黑褐色斑,周围常具水渍状浅黄色晕圈,直径1~17毫米。后期病部中央逐渐褪色,成为中间浅褐边缘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两面均生有淡褐色至灰白色疱状小突起,在潮湿环境下,涌现出蜜黄色颗粒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易发生于植株中下部位的叶片,病斑之间的叶组织失绿变黄,多个病斑可连结成大斑块,容易引起病斑块以上叶段干枯甚至全叶死亡。

兰花叶片受害状

病 原

兰花黑斑病(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柱孢霉属的薯蓣柱孢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主要生于叶片正面,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而外露,直径129~257微米。分生孢子梗无色、短小,仅基部分枝,具0~2个分隔,圆柱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无色、薄壁、线形,直或稍弯,大小20.4~45×1.4~2.4微米(图2)。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但在10℃左右孢子萌发率还可达到50%。

发病规律

兰花黑斑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在广州每年12月中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入传播,翌年的2~3月是病害的流行期,若遇上连续阴雨、多雾、日照少时发病最重,5月份以后当气温上升至30℃时,病害消退并停止扩散蔓延。病菌可侵染多种兰科植物如墨兰、春兰、建兰、蕙兰、虾脊兰、蝴蝶兰和纯色万带兰等。还可为害朱顶兰、吊兰和吉祥草。

防 治 方 法

1. 加强检疫,尤其注意产地检疫,选取无病苗,控制病害传播。 2. 清除病叶和落叶,及时剪去叶片上中部的病斑,集中烧毁。 3.在12月上旬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2次,每隔10~15天1次。发病期可选用40%灭病威600~700倍液,或45%施保克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叶片正背两面都要均匀喷洒。7~10天1次,连续多次,杀菌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