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百合疫病-花卉病虫害

百合疫病-花卉病虫害

2012年10月12日 14:38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名称:百合疫病目录1.相关图片2.分布与危害3.症状3.病原4.发生规律5.防治方法6.防治药械相关图片分布与危害百合疫病学名Phytophthoracactorum,别名百合脚腐病。主要为害百合茎、叶、花、鳞片和球根。在我国河北、甘肃、陕...

名称:百合疫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百合疫病学名Phytophthora cactorum,别名百合脚腐病。主要为害百合茎、叶、花、鳞片和球根。在我国河北、甘肃、陕西、山东、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普遍发生。

症状

受害部呈水浸状病斑,呈褐色,后期茎部上的病斑逐渐向上、下蔓延;叶部病斑发展成灰绿至暗绿色大斑,潮湿环境下病部上呈现白色绵状菌丝,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最后导致植株倒伏,为害严重。

病原

该病菌称恶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无色,无隔膜,无分枝,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顶生,大小32-54×19-30微米,有短梗,成熟后脱落,顶端具明显乳突状突起;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卵孢子球形,直径大小为27-33.5微米。病菌生长温限10-32度,25度生长最快。适应PH3.5-11.5。最适为6。

发生规律

该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萌发进行初侵染,病部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再侵染。温度在26-28℃时,天气潮湿或多雨适宜发病。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的花圃或温室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施用腐熟有机肥,增强植株抵抗力。注意通风透气,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当温湿度,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源。

  (2)避免连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在农事操作时,避免伤口发生。

  (3)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敌菌丹或敌克松l000倍液灌浇,每平方米3升。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5:100的波尔多液,抑制病害传播。种植前可选用66.5%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进行圃床土壤喷淋,

防治药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