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大蒜叶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蒜叶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2年10月12日 14:37 来源:农博网

文章摘要: 大蒜相对于其他蔬菜来说,病害较少。但是,近年来,一种较为少见的新型病害一大蒜叶疫病在蒜区出现,而且发病猛,危害严重。此病一旦发生,可造成大量减产。...

    大蒜相对于其他蔬菜来说,病害较少。但是,近年来,一种较为少见的新型病害一大蒜叶疫病在蒜区出现,而且发病猛,危害严重。此病一旦发生,可造成大量减产。
    
    一、症状识别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较深,也有的呈乳白色。大发生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
    
    二、发生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除侵染大蒜外,还可侵染大葱、洋葱引起紫斑病,侵染黄花菜引致叶枯病。无论有无伤口,该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一般4月下旬始发,5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此期正值大蒜孕薹和抽薹期,若有连续12mm以上的降雨3次以上,易造成该病的大流行。
    
    三、综合防治技术
    
    1.播种前进行严格选种,对发霉、虫蛀、发黄变软的蒜头予以淘汰。
    
    2.前茬作物收获后,轮茬耕翻,深约20cm,耕翻后晒堡15天左右为好。若遇秋早则不宜晒堡,应抢墒耕翻,并耙细耙平,以利保墒。
    
    3.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
    
    4.进行配方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施足腐熟基肥,以提高植株抵抗力。
    
    5.合理密植,采取行距20cm,株距9~10cm,每亩种植3.5万~3.8万株较为适宜。
    
    6.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的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