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实用技术>小春马铃薯“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

小春马铃薯“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

2009年04月06日 13:19 来源:农博网--互联网

  小春马铃薯“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地膜抗旱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深犁深种的基础上,凹塘或凹面整地,单垄双行地膜种植,能提高天落雨利用率,增加产量。为规范种植标准,提高种植效益,特制定“小春马铃薯抗旱集雨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地整地

  小春马铃薯应布局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区域,地块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强,能回潮或排灌方便的水田或旱地种植。播种前要深犁细耙,使土壤疏松,确保出苗整齐。

  二、种薯选择

  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烂薯,提倡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土壤墒情好、排灌方便的地块可切块播种,切块时,沿种薯纵切,每块重50克以上,保证有1至2个芽眼;切过病薯的刀具应清洗、消毒;切块后,种薯伤口要用草木灰涂抹,晾干后播种。种薯主要选择品质好、生育期短的“宣薯2号、宣薯3号”、“会—2号”、“威芋3号”、“云薯201”等中早熟品种。

  三、适时播种

  小春薯播种太早,幼苗期易受霜冻危害;播种太晚,生长期短,产量不高,影响下季作物种植,各地可根据不同海拔区域选择适当的播种节令,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宜在12月20日至12月30日种植,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宜在12月1日至12月20日种植。

  四、合理密植、规范栽培

  种植密度,纯种每亩种植3700—4400塘,播幅1.2米(小行0.4米、大行0.8米),塘距25—30厘米左右,种植深度15厘米左右,墒沟深15—20厘米;套种每亩种植2800—3200塘,播幅1.6米(马铃薯种植行或小行0.4米、玉米种植行或大行1.2米),塘距25—30厘米左右,由于小春薯生长期在春季干旱少雨季节,墒面整理盖膜时,要形成凹塘或凹面,提高天落雨利用率,有利于浇水护苗,提高产量。

  五、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科学用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亩施农家肥1.5—2吨,马铃薯专用肥40—60公斤。

  六、田间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不要急于破膜放苗,以防霜冻;当出苗顶膜生长达5厘米左右即可破膜放苗覆土。有条件的地方,一般在团棵期和现蕾期各灌一次水;天气干旱和土壤过于干燥时,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若引水灌溉,灌水时间不宜过长,水不能淹过墒面;收获前15天停止灌水,以防烂薯;结合气候和生长状况做好疫病防治。

  七、适时收获

  4月底至5月初收获小春薯时,100克以上的留作商品薯或食用,50—100克的优质薯保存为秋马铃薯用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