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水稻
- 品种名称:新稻18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
- 品种来源: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
- 选育单位: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6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2.6天。株高106.6厘米,穗长15.5厘米,每穗总粒数138.3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5.6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发病率3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综合抗性指数2.8。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1%,垩白粒率38%,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82毫米。
1.育秧:黄淮麦茬稻区一般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亩播量30千克左右,秧龄30~40天。2.移栽:6月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每穴栽插3~4粒谷苗;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3厘米×33厘米,每穴栽插2~3粒谷苗,做到浅插、匀栽。3.肥水管理:本田总施氮量控制在每亩15千克左右,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分蘖肥宜早施、重施,适当增施钾、锌肥,穗肥看苗酌施,高肥条件下注意防倒。水浆管理上做到: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3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3.5%(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40.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6%(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增产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6%,增产点比例1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2.3%。
适应区域
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