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农博网> 数据中心> 品种>Ⅱ优623
  • 分类名称:水稻
  • 品种名称:Ⅱ优623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9
  • 品种来源:Ⅱ-32A×福恢623
  • 选育单位: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1天,比对照Ⅱ优838迟熟1.4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株高128.7厘米,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165.1粒,结实率76.0%,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4%,长宽比2.5,垩白粒率53%,垩白度8.2%,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

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1~1.5公斤为宜,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叶龄6~7叶移栽,栽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8万苗。3.肥水管理: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亩施用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0.9,基肥占总肥量的50%左右,分蘖肥占总肥量的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的方式,苗数达到预定的80%后及时搁田,至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养根保叶,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4.病虫防治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75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22%(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0.96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36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22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82%。

适应区域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