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名称:水稻
- 品种名称:协优红1号(曾用名:红良优5号)
- 国家级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2
- 品种来源:协青早A×红恢1号
- 选育单位: 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3天。株叶形好,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7.6万,株高116.3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43.9粒,结实率78.8%,千粒重30.1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9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5%,长宽比3.1,垩白粒率63%,垩白度9.3%,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
1.育秧:水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秧龄30~35天。2.移栽:合理密植,双本栽插。一般每亩栽插1.5~1.8万穴、6~8万基本苗,保证每亩有效穗在18万左右。3.肥水管理: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肥水管理技术,施肥水平应略高于汕优63。本田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注重氮、磷、钾肥合理施用。插秧后5~7天每亩施尿素15公斤,孕穗期每亩施尿素2公斤。水浆管理采取浅水栽插、深水活棵、薄水促蘖、干湿壮籽的技术。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4%(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29.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2%(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2.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4%。
适应区域
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